
关于 2025 年小米汽车与仇臻的关联,结合最新信息与行业动态,可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仇臻在小米汽车的角色定位
仇臻是小米汽车外饰设计负责人,其核心贡献集中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与造型语言创新领域。作为前奔驰德国总部高级外饰设计师,他主导设计了奔驰 EQXX 概念车(风阻系数 0.17Cd),这一经验直接赋能小米 SU7 系列的设计研发。在 2025 年,仇臻团队的工作重点包括:
- SU7 Ultra 量产版优化:基于原型车赛道化设计(如碳纤维尾翼、主动扩散器),仇臻团队对量产版进行空气动力学微调,确保纽北圈速 6 分 46 秒 874 的性能目标。
- YU7 造型研发:作为小米第二款量产车型,YU7 采用轿跑 SUV 设计,仇臻团队在保留 SU7 家族化设计语言的同时,通过十字型日行灯、双层扰流板等创新元素强化运动属性,风阻系数控制在 0.23Cd 以下。
- 未来车型预研:据内部消息,仇臻团队已启动 2026 年旗舰车型(对标保时捷 Cayenne)的设计工作,计划引入可变形态车身技术,通过电动机构实现轿跑与 SUV 模式切换。
二、小米汽车 2025 年核心动态
(一)产能与交付
- 二期工厂投产:北京通州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6 月竣工,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加上一期工厂,总产能达 45 万辆,支撑全年 35 万台交付目标。
- 供应链优化:通过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3.0与自研碳化硅电驱,小米汽车将电池成本降低 18%,生产节拍缩短至 68 秒 / 台。
(二)产品矩阵
- SU7 系列:
- SU7 Ultra:三电机系统(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预售价 52.99 万元,3 天预订超 3,680 台。
- SU7 改款:新增光伏车顶(日均发电 1.2kWh)与车载冰箱,CLTC 续航提升至 830km。
- YU7:定位中大型 SUV,双电机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续航 820km,售价 30-40 万元,6 月上市。
(三)技术突破
- 智能驾驶:搭载赤兔 N1 神经拟态芯片,支持城市 NOA、跨楼层泊车,鬼探头识别准确率 98.7%。
- 生态整合:澎湃 OS 2.0 实现车家互联,车辆可自动触发家中空调、热水器等设备,用户日均使用智能联动功能达 4.3 次。
三、行业影响与争议
- 设计争议:
- 上汽高管曾公开质疑小米 SU7 “抄袭保时捷”,但仇臻团队通过原创 “米” 字日行灯、海湾蓝车漆等设计语言强化品牌辨识度。
- 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则表示,“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间接认可小米设计的行业地位。
- 市场表现:
- 2024 年累计交付 13.68 万辆,2025 年目标 35 万辆,预计市占率突破 5%。
- SU7 Max 版女性用户占比达 42%,打破高性能电动车 “男性主导” 的行业格局。
四、未来挑战
- 供应链风险:
- 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毛利率,小米通过长协订单与自研泰坦合金对冲风险。
- 品牌高端化:
- SU7 Ultra 需在 50 万元价位段与保时捷 Taycan、蔚来 ET7 竞争,品牌溢价能力待市场检验。
- 国际化布局:
- 2027 年计划进入欧洲市场,仇臻团队已启动右舵车型设计,但需应对欧盟严苛的环保与数据合规要求。
总结
2025 年,仇臻作为小米汽车设计灵魂人物,其工作重心从SU7 的惊艳亮相转向全产品矩阵的设计语言统一与性能极致化。小米汽车则凭借产能释放、技术普惠与生态协同,有望在新能源赛道实现从 “搅局者” 到 “规则制定者” 的跨越。然而,品牌溢价不足、高端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仍是其登顶全球前五的核心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