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相关上市公司有哪些

2025-04-22 17:30:01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根据 2025 年最新公开信息,小米汽车的产业链布局已覆盖电池、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身结构等核心环节,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1. 汇川技术(300124.SZ)

    • 合作内容: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汽车提供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适配 SU7 全系车型。
    • 技术优势:国内最大伺服系统供应商,技术壁垒高,深度参与小米汽车动力系统升级。

  2. 凯众股份(603037.SH)

    • 合作内容:底盘悬架系统减震元件市场份额超 30%,与小米同步开发线控制动技术,子公司苏州炯熠获小米战略投资,布局 ADAS 传感器。
    • 业务前景:智能底盘是新能源汽车差异化竞争关键,订单量随小米产能爬坡快速增长。

  3. 华域汽车(600741.SH)

    • 合作内容:提供内饰、电驱动铝壳盖、车灯等核心部件,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供应链。
    • 产能协同:小米汽车放量将提升零部件采购规模,公司规模化生产能力突出。

  4. 比亚迪(002594.SZ)

    • 合作内容:旗下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提供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成熟且成本优势显著。
    • 技术迭代:刀片电池技术可能进一步深化合作,适配小米高端车型需求。

  5. 宁德时代(300750.SZ)

    • 合作内容:与小米、北汽蓝谷合资成立北京时代动力,供应动力电池,参与小米 800V 高压电池包研发。
    • 产能布局:合资公司在北京建设电芯工厂,保障小米汽车电池稳定供应。


二、智能驾驶与电子系统


  1. 德赛西威(002920.SZ)

    • 合作内容: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支持 Xiaomi Pilot 4.0 系统,单车配套价值约 1.2 万元。
    • 技术壁垒: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市占率领先,深度参与小米智能化升级。

  2. 均胜电子(600699.SH)

    • 合作内容:开发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系统,整合全球汽车电子资源,适配小米下一代智能车型。
    • 市场地位:全球汽车电子龙头,技术整合能力强。

  3. 光庭信息(301221.SZ)

    • 合作内容:智能驾驶舱软件开发,优化车机交互体验,支持多设备互联功能。
    • 生态协同:与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深度绑定。


三、车身结构与轻量化


  1. 祥鑫科技(002965.SZ)

    • 合作内容:供应电池包结构件及车身轻量化组件,减重率超 20%,深度绑定小米多车型供应链。
    • 产能弹性:2024 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突破 50%,小米订单占比超 20%。

  2. 模塑科技(000700.SZ)

    • 合作内容:参股企业北汽模塑为小米保险杠核心供应商,同步切入华为供应链。
    • 技术适配:汽车装饰件龙头,适配小米高端车型外观需求。

  3. 拓普集团(601689.SH)

    • 合作内容:为小米 YU7 提供座椅、外饰件等零部件,CPV 价值高达 5000-8000 元。
    • 产品升级:轻量化技术适配小米高性能车型需求。


四、材料与热管理


  1. 贝特瑞(835185.BJ)

    • 合作内容: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龙头,硅碳负极技术适配小米快充电池需求,间接供应电池材料。
    • 技术趋势:小米高端车型对快充性能要求高,硅基负极渗透率提升推动业绩增长。

  2. 鹏翎股份(300375.SZ)

    • 合作内容:供应流体管路,获小米、理想等新能源车企定点,适配 800V 高压平台升级需求。
    • 市场拓展:热管理系统需求随小米产能扩张持续释放。

  3. 奥特佳(002239.SZ)

    • 合作内容:提供热管理系统,2025 年订单占比预计超 20%,适配小米 SU7 Ultra 高压平台。
    • 技术协同:热泵空调技术提升能效比,降低能耗。


五、其他关键环节


  1. 北汽蓝谷(600733.SH)

    • 合作内容:与宁德时代、小米合资成立时代动力,持股 39%,共享电池技术研发成果。
    • 战略意义:借助小米生态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新能源车型迭代。

  2. 津荣天宇(300988.SZ)

    • 合作内容:精密冲压件供应商,配套小米 SU7 及后续车型,产品覆盖电池结构件、车身部件。
    • 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提升利润率,2024 年小米订单占比超 20%。

  3. 海泰科(301022.SZ)

    • 合作内容:汽车注塑模具龙头,开发小米 SU7 等车型模具,潜在订单占比提升。
    • 技术储备:布局一体化压铸等新兴领域,适配轻量化趋势。


六、产能与供应链动态


  • 工厂扩建: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三期规划用地已启动,支撑 35 万台交付目标。
  • 新车型布局:第二款车型 YU7 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供应商包括拓普集团、福耀玻璃、德赛西威等,进一步拉动供应链需求。
  • 行业影响:小米汽车销量增长将带动千亿级产业链规模,政策驱动下(如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核心供应商业绩弹性显著。

风险提示


  • 技术迭代:固态电池、一体化压铸等新技术可能颠覆现有供应链格局。
  • 市场竞争: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价格战可能挤压小米市场份额。
  • 成本压力:电池级碳酸锂、铝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供应商毛利率。

建议关注技术壁垒高、订单占比超 30% 的核心标的(如汇川技术、比亚迪、凯众股份),同时跟踪贝特瑞(材料)、中机认检(检测)等高成长细分领域龙头。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288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