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在续航领域已形成多车型、多技术路线的布局,覆盖主流家用市场到高端性能市场。以下是关键信息总结:
一、核心车型续航表现
1. 小米 SU7 系列(轿车)
- SU7 Ultra(2025 款)
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5.0 固态电池,CLTC 续航达1200 公里,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2 分钟可补充 80% 电量。其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500Wh/kg,热失控风险降低 90%,已通过针刺、挤压等极端测试。
- SU7 Pro/Max(2025 款)
采用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10%),CLTC 续航分别为900 公里(Pro 版)和800 公里(Max 版),兼容现有 800V 超充网络,1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Pro 版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2.78 秒,极速 265km/h。
- SU7 标准版(2024 款延续)
液态电池版本 CLTC 续航 700 公里,搭载磷酸铁锂电池,支持换电升级至固态电池。
2. 小米 YU7(SUV)
- 单电机后驱版
搭载 96.3kWh 电池,CLTC 续航820 公里(19 英寸轮毂)或760 公里(21 英寸轮毂),最大功率 235kW,零百加速 6.5 秒。
- 双电机四驱版
配备 101.7kWh 电池,CLTC 续航725 公里(19 英寸轮毂)或670 公里(21 英寸轮毂),综合功率 508kW,零百加速 3.2 秒,最高车速 253km/h。
3. 测试车型(未量产)
- SU7 Pro 固态测试版
采用硫化物半固态电池,CLTC 续航1100 公里,支持 1000V 超充,12 分钟补能 500 公里,已完成 - 30℃极寒测试(续航保持率 82%)。
二、核心技术突破
1. 固态电池布局
- 半固态过渡:2025 年 SU7 Pro/Max 车型采用 “固液混合” 方案,能量密度达 400Wh/kg,循环寿命超 2000 次。
- 全固态规划:计划 2027 年量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适配第三代超级底盘,能量密度目标 500Wh/kg 以上。
2. 超充网络
- 自建超充站:2025 年目标建成 500 + 座超充站,峰值功率 600kW,兼容 800V/400V 车型,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
- 车家互联:支持 UWB 数字钥匙,手机贴近车门自动解锁,联动智能家居提前开启空调。
3. 智能续航管理
- 小米工况算法:在 CLTC 基础上,加入高温、低温、激烈驾驶等场景模型,续航预测准确率提升 18%。
- AI 能效优化:通过学习用户驾驶习惯,动态调整动力输出和空调能耗,实测冬季续航提升 15%。
三、实际场景表现
1. 冬季续航测试
- YU7 冬季高速测试:在 - 10℃环境下,雷军驾驶 YU7 行驶 1310 公里(平均时速 100km/h),中间充电 2 次,实际续航达成率约 75%。
- SU7 Pro 固态测试版:-30℃极寒环境下,CLTC 续航保持率 82%,优于传统液态电池(通常 60%-70%)。
2. 用户实测数据
- 城市通勤:SU7 Max 液态电池版在 25℃环境下,CLTC 续航达成率约 90%(日常驾驶)。
- 高速场景:SU7 Ultra 固态电池版在 120km/h 时速下,续航达成率约 85%,优于同级车型(普遍 75%-80%)。
四、车型选购建议
需求场景 | 推荐车型 | 续航(CLTC) | 核心优势 |
---|---|---|---|
长途自驾 | SU7 Ultra | 1200 公里 | 固态电池、超快充、智能温控 |
家庭日常使用 | YU7 单电机后驱版 | 820 公里 | 大空间、长续航、性价比高 |
性能与续航兼顾 | SU7 Pro 固态测试版 | 1100 公里 | 半固态电池、双电机四驱 |
预算有限 | SU7 标准版 | 700 公里 | 液态电池、支持换电升级 |
五、未来规划
- 2025 年 Q4:SU7 Ultra 固态电池版量产,年产能目标 1 万辆。
- 2026 年:YU7 推出半固态电池版本,续航提升至 900 公里。
- 2027 年:全固态电池量产,适配第三代超级底盘,续航突破 1500 公里。
小米汽车通过技术迭代(固态电池)、生态协同(超充网络)、数据优化(智能算法),正在构建新能源汽车续航领域的差异化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2025 年是小米汽车技术落地的关键年,建议关注 SU7 Ultra 和 YU7 的实际交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