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中售价接近 80 万元的车型是小米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其官方指导价为81.49 万元。这款车型是小米汽车首款冲击超高性能市场的旗舰产品,定位为 “赛道级纯电轿跑”,核心亮点如下:
一、性能参数:打破行业天花板
- 动力系统
搭载 “前 1 后 2” 三电机驱动布局(V6s 前电机 + 双 V8s 后电机),综合最大功率达1138kW(1548 马力),峰值扭矩2300N·m,零百加速仅需1.98 秒,极速突破350km/h。这一数据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2.8 秒)和特斯拉 Model S Plaid(2.1 秒),成为全球加速最快的量产四门车型。
- 赛道级调校
基于纽伯格林北环赛道(6 分 46 秒 874 圈速记录)开发,配备碳陶瓷制动盘(前六后四活塞卡钳)、倍耐力 P ZERO 赛道轮胎(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以及碳纤维扰流板(最大 285kg 下压力)。车身采用 17 处轻量化设计,包括碳纤维车顶和扩散器,整备质量控制在 2360kg。
- 电池与补能
搭载93.7kWh 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600 公里,支持5.2C 超充技术(11 分钟补能 10%-80%)。电池组采用纳米晶合金封装,-30℃低温环境下衰减率降低 42%。
二、智能科技:重构人车交互
- 智能驾驶
搭载Xiaomi Pilot Max 智驾系统,配备 2 颗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4 颗 128 线激光雷达、8 颗 800 万像素摄像头,支持城市 NOA(覆盖 45 个城市)和跨楼层记忆泊车。在上海国际赛道实测中,SU7 Ultra 以 2 分 09 秒 944 刷新四门量产车圈速纪录,变道决策成功率达 99.3%。
- 智能座舱
采用高通骁龙 8295 芯片,配合 16.8 英寸 3D 全息仪表盘和 AR-HUD(投影面积 30 英寸)。车机系统深度整合小米澎湃 OS 2.0,支持 “场景链” 功能(根据用户心率、体温自动切换驾驶模式),并可联动 2000 + 小米 IoT 设备(如远程控制家中空调、扫地机器人)。
三、市场定位与用户画像
- 竞品对标
直接挑战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国内售价约 180 万元)、特斯拉 Model S Plaid(约 100 万元),以及蔚来 ET7 赛道版(约 80 万元)。通过 “技术平权” 策略,以不足百万的价格实现超跑级性能。
- 用户群体
主要面向性能车爱好者和科技极客,预售阶段 10 分钟即获得 3680 台小订订单。定制化外观方案(如 “量子银” 纳米渐变车漆)和五款限定配色(赛道绿、纽北橙等)进一步强化稀缺性。
四、产业链与供应链
- 核心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电池)
- 电机:汇川技术(苏州汇川联合动力)
- 智能驾驶:禾赛科技(激光雷达)、速腾聚创(4D 毫米波雷达)
- 轮胎:赛轮轮胎(赛道半热熔胎 Podium Track PT01)。
- 制造工艺
采用纳米晶合金一体压铸车身(扭转刚度 43000N・m/deg),通过工业机器人集群和数字孪生技术,将生产节拍提升至 68 秒 / 台,零部件通用化率达 78%。
五、争议与行业影响
- 价格与成本
部分行业分析指出,SU7 Ultra 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可能接近售价,小米此举旨在通过高端车型提升品牌溢价,为后续中端车型(如 YU7)铺路。雷军在发布会上直言:“这是一款亏钱也要做的车,为的是证明中国品牌能造出世界级性能车。”。
- 技术突破
该车型搭载的轮边电机预研技术(四电机驱动,综合功率 1511kW)和全域 800V 碳化硅平台,被视为小米汽车未来技术布局的 “试验田”,可能在 2026 年量产车型中逐步下放。
总结
小米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是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其 81.49 万元的定价不仅刷新了小米汽车的价格天花板,更以超跑级性能和智能科技重新定义了 “中国制造” 的高端形象。对于追求极致驾驶体验和前沿技术的用户,这款车无疑是当前市场的最优选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