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发布的小米汽车技术信息和第三方测试数据,其续航达成率表现已进入行业第一梯队。以下从技术突破、实测数据、用户反馈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突破:全域 800V 架构与热管理革命
2025 款小米 SU7 搭载的「麒麟全域 800V+」架构实现了三电系统的全面升级:
- 电池技术:采用宁德时代 CTB 3.0 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280Wh/kg,配合纳米级陶瓷隔膜技术,将 4C 超充安全边界扩展至 - 30℃低温环境。这一技术使电池在极端温度下的稳定性显著提升,冬季充电效率较上代提高 42%。
- 热管理系统:全域智能热泵 2.0 系统整合电池、电机、座舱热循环,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将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83%(CLTC 工况)。同时,车顶光伏膜组可实现空调系统日均自供电 1.2kWh,进一步降低能耗。
- 补能网络:800V 高压平台支持 12 分钟完成 10%-80% SOC 补能,配合小米自建的 600kW 超充桩,在 - 10℃环境下充电速度仍可达常温的 85%。
二、实测数据:双温区续航表现对比
根据汽车之家 2025 年新能源超测数据,小米汽车在不同环境下的续航达成率表现如下:
车型 | 测试环境 | CLTC 标称续航 | 实测续航 | 达成率 | 百公里能耗 |
---|---|---|---|---|---|
小米 SU7 Max | 低温区(5~15℃) | 810km | 737km | 91% | 13.86kWh |
小米 SU7 Max | 寒冷区(-20~-25℃) | 810km | 385km | 47.5% | 27.14kWh |
小米 YU7 四驱版 | 寒冷区(-10℃) | 760km | 485km | 63.8% | 22.3kWh |
关键发现:
- 低温区优势:SU7 Max 在 5~15℃环境下的续航达成率高达 91%,优于同级别车型平均 75% 的水平。这得益于碳化硅电控系统的低能耗特性,其高速工况电耗仅为 15.6kWh/100km。
- 寒冷区突破:YU7 四驱版在 - 10℃环境下的续航达成率达 63.8%,相比 2024 款 SU7 的 47.5% 有显著提升。这主要归功于全域智能热泵 2.0 系统对座舱制热能耗的优化,其冬季空调能耗较传统 PTC 加热降低 58%。
- 充电效率:在 - 25℃寒冷区,SU7 Max 仍能实现 25 分钟完成 30%-80% 充电,充电功率稳定在 119kW,优于特斯拉 Model Y 的 95kW。
三、用户反馈:真实场景下的续航表现
根据 2025 年春节出行报告和车主实测数据:
- 长途驾驶:小米汽车车主在春节期间累计行驶 1.1 亿公里,单车最长行驶里程 7559 公里。其中,SU7 Max 在 - 5℃至 10℃环境下的实际续航达成率为 78%-85%,与官方数据高度吻合。
- 城市通勤:上海地区用户反馈,SU7 标准版在夏季 30℃环境下的实际续航可达 550 公里(CLTC 标称 700 公里),达成率 78.6%;冬季 - 5℃环境下续航约 500 公里,达成率 71.4%。
- 高速工况:高速续航测试中,SU7 Max 的 100 度电池在 120km/h 时速下可行驶 643 公里,达成率 79.4%,百公里电耗 15.6 度,显著优于极氪 001 的 62% 达成率和 24.6 度电耗。
四、争议与优化:官方应对与技术迭代
- CLTC 与实际差异:针对部分用户反馈的 SU7 Ultra 续航不达标称值问题,小米官方解释称,CLTC 测试标准未考虑极端温度、高速驾驶等场景。通过切换至「预估续航」模式,系统可融合实时环境数据,使续航拟合度提高 18%。
- 配置影响:选装碳纤维尾翼和高性能轮胎的 SU7 Ultra,其续航达成率较标准版降低约 5%-8%。小米建议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配置。
- 未来技术:2025 年下半年即将发布的小米增程 SUV「昆仑」,将采用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系统,综合续航突破 1500 公里,低温环境下纯电续航达成率预计提升至 75% 以上。
总结:技术普惠下的续航表现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续航达成率已实现「全温区覆盖、全场景适配」:
- 常温环境:续航达成率稳定在 85%-91%,接近燃油车实际油耗与标称值的误差范围。
- 低温环境:通过技术迭代,寒冷区达成率较 2024 年提升 16.3 个百分点,达到 63.8%。
- 用户体验:超充网络和智能热管理系统的结合,使冬季补能效率提升 42%,有效缓解续航焦虑。
未来,随着四电机驱动、线控底盘等技术的落地,小米汽车的续航达成率有望进一步优化,持续引领行业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