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在今年将推出多款重磅车型,覆盖高性能轿车、中大型 SUV 及增程式混动市场,同时通过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强化市场竞争力。以下是具体车型及核心信息:
一、旗舰车型:小米 SU7 系列
- 小米 SU7 Ultra(已上市)
- 定位:高性能纯电旗舰轿车,主打赛道级性能与智能科技。
- 核心参数:
- 三电机四驱系统(前双 V8s + 后 V6s),总功率 1138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
- CLTC 续航 630km,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0%-80% 电量仅需 0.18 小时)。
- 车身采用碳纤维材质,整备质量 2360kg,配备双腔空气悬架和陶瓷通风盘式制动系统。
- 售价:标准版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
- 市场定位:对标特斯拉 Model S Plaid,目标用户为追求极致性能的高端消费者。
- 小米 SU7 迭代升级(2025 款)
- 技术亮点:
- 搭载自研「麒麟全域 800V+」架构,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280Wh/kg,低温续航达成率 83%。
- 智能驾驶系统升级为「赤兔 N1」神经拟态芯片,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鬼探头识别准确率 98.7%。
- 市场表现: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累计交付超 32 万辆,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
- 技术亮点:
二、首款 SUV:小米 YU7(御 7)
-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主打家庭用户与智能生态融合。
- 核心参数:
- 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五座布局,风阻系数 0.23Cd。
- 单电机后驱版功率 235kW,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0-100km/h 加速 3.2 秒。
- 电池容量 96.3-101.7kWh,CLTC 续航最高 820km,支持 800V 快充(5 分钟补能 150km)。
- 上市时间:原计划 6-7 月上市,因工厂产能问题延期至 8 月。
- 售价:预计 30 万 - 40 万元,对标理想 L7、问界 M7。
- 技术亮点:
- 深度整合小米 IoT 生态,支持车家互联、UWB 数字钥匙等功能。
- 搭载小米澎湃 OS 2.0 车机系统,首创「场景链」功能,可自动切换驾驶模式与座舱环境。
三、增程式混动 SUV:小米昆仑(内部代号)
- 定位:中大型增程式混动 SUV,主打性价比与长续航。
- 核心参数:
- 搭载 1.4L 增程器,纯电续航 400km(CLTC),综合续航超 1000km。
- 配备后轮转向系统,最小转弯半径 5.85m,支持 V2X 车路协同。
- 上市时间:预计 2025 年四季度亮相,2026 年量产。
- 售价:起售价约 15 万元,瞄准下沉市场。
- 技术亮点:
- 发动机体积优化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六座布局满足家庭需求。
- 采用博世 IPB 2.0 智能助力制动系统,制动距离 30.8 米。
四、产能与市场策略
- 工厂布局:
- 北京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
- 武汉生产基地规划占地 2000 亩,辐射华中市场,预计 2026 年投产。
- 交付目标: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依托 SU7 和 YU7 双线发力。
- 技术攻坚:
- 研发投入超 300 亿元,重点突破全场景智能驾驶、固态电池(2027 年量产)等技术。
- 与宁德时代合作 CTB 3.0 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提升 30%。
五、竞争与挑战
- 对标特斯拉:小米 YU7 与特斯拉 Model Y 在智能生态、续航和价格上形成直接竞争。YU7 的 800V 快充和车家互联优势显著,而 Model Y 凭借品牌溢价和 FSD 技术维持市场地位。
- 产能瓶颈:YU7 因工厂延期可能面临交付压力,但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将逐步释放。
- 市场策略:通过「高端突围 + 下沉普及」策略,SU7 Ultra 树立品牌形象,增程 SUV 昆仑覆盖 15 万元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以「性能旗舰 + 智能 SUV + 增程混动」的产品矩阵全面发力,SU7 Ultra 和 YU7 分别在高端和主流市场挑战特斯拉,增程 SUV 昆仑则瞄准性价比需求。随着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小米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份额,但其能否在智能驾驶和生态整合上持续突破,将是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