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推出两款车型:SU7 系列(中大型轿车)和YU7(中大型 SUV)。以下是基于最新官方信息和权威媒体报道的详细配置解析:
一、小米 SU7 系列(2025 款)
1. 车型版本与价格
- 标准版:21.59 万元(后驱单电机,CLTC 续航 700km)
- Pro 版:24.59 万元(后驱单电机,CLTC 续航 830km,支持城市 NOA)
- Max 版:29.99 万元(双电机四驱,CLTC 续航 800km,空气悬架 + 布雷博刹车)
- Ultra 版:52.99 万元(三电机四驱,CLTC 续航 630km,赛道级性能)
- 纽北限量版:81.49 万元(碳纤维车身 + 赛道套件,限量 500 台)
2. 核心配置
动力系统
- 标准版 / Pro 版:后置单电机(220kW/299 马力),0-100km/h 加速 5.28 秒。
- Max 版:双电机四驱(前 130kW + 后 275kW,综合 495kW/673 马力),0-100km/h 加速 2.78 秒。
- Ultra 版:三电机四驱(前 288kW + 后 850kW,综合 1138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
- 电池技术:
- 标准版:磷酸铁锂电池(73.6kWh),支持 400V 平台。
- Pro 版 / Max 版 / Ultra 版:三元锂电池(94.3kWh/101kWh/132kWh),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10km。
- CTB 一体化电池:体积效率 77.8%,双重主动冷却系统,-20℃低温续航保持率提升 30%。
智能驾驶
- 硬件:
- Ultra 版: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 + 12 颗超声波雷达,算力 11.45EFLOPS(英伟达 Orin-X×2 + 自研芯片)。
- Max 版:1 颗激光雷达 + 508TOPS 算力(英伟达 Orin-X×2)。
- Pro 版:无激光雷达,54TOPS 算力(英伟达 Orin-X)。
- 功能:
- Xiaomi HAD 端到端系统:支持无图城市领航、极窄车位泊出、代客泊车(需 OTA 升级)。
- L3 级自动驾驶:硬件已标配,预计 2025 年 Q3 通过软件更新激活。
底盘与操控
- Ultra 版:双腔空气悬架 + CDC 电磁阻尼,赛道模式可调底盘刚度,碳陶瓷制动盘(100-0km/h 制动距离 30.8 米)。
- Max 版:CDC 电磁悬架 + 空气弹簧,赛道模式支持连续两圈极限驾驶不过热。
- 标准版 / Pro 版: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标配 Brembo 四活塞卡钳。
内饰与科技
- 座舱:
- Ultra 版:碳纤维方向盘 + Alcantara 材质 + 赛车桶式座椅,16.1 英寸中控屏(3K 分辨率)+56 英寸 AR-HUD。
- Max 版:Nappa 真皮座椅 + 25 扬声器音响系统,支持五屏联动(手机 + 平板 + 车机)。
- 全系:骁龙 8295 芯片 + 小米澎湃 OS,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 支持连续对话。
- 安全:10 气囊 + 主动刹车 + 车道居中 + 盲点监测,车身扭转刚度 38,000N・m/°。
二、小米 YU7(2025 款)
1. 车型定位与价格
- 后驱版:30.99 万元(CLTC 续航 820km)
- 四驱版:36.99 万元(CLTC 续航 760km)
- 顶配版:40.99 万元(CLTC 续航 760km,赛道套件)
2. 核心配置
动力系统
- 后驱版:单电机(235kW/320 马力),0-100km/h 加速 6.3 秒。
- 四驱版:双电机(前 130kW + 后 235kW,综合 365kW/496 马力),0-100km/h 加速 4.2 秒。
- 顶配版:双电机(前 220kW + 后 288kW,综合 508kW/691 马力),0-100km/h 加速 3.1 秒。
- 电池:
- 后驱版:磷酸铁锂电池(96.3kWh),支持 4C 快充。
- 四驱版:三元锂电池(101.7kWh),支持 800V 高压平台。
智能驾驶
- 硬件: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 + 12 颗摄像头 + 6 颗毫米波雷达 + 12 颗超声波雷达,算力 11.45EFLOPS。
- 功能:
- Xiaomi Pilot Max: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遥控召唤。
- L3 级自动驾驶:预计 2025 年 Q4 通过 OTA 升级激活。
底盘与设计
- 悬架: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标配 CDC 电磁阻尼。
- 车身: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风阻系数 0.23Cd。
- 内饰:悬浮式中控屏(17.3 英寸)+ 全液晶仪表(12.3 英寸),可选零重力座椅。
三、技术亮点与生态整合
- 800V 高压平台:SU7 Ultra/Max 版和 YU7 四驱版支持 480kW 超充,5 分钟补能 220km。
- 碳化硅技术:全系电机、OBC、热管理系统均采用碳化硅芯片,能耗降低 15%。
- 小米生态互联:
- 手机无感解锁 + 数字钥匙分享。
- 车家联动:车内控制智能家居,回家自动开启空调。
- 小米妙享中心:支持跨设备影音流转。
- 安全与可靠性:
- 电池云安全:实时监测电芯状态,热失控预警准确率 99.9%。
- 车身结构:热成型钢占比 78%,通过中保研 C-IASI 全优认证。
四、选购建议
- 追求极致性能:SU7 Ultra(1.98 秒破百 + 赛道级散热)或 YU7 顶配版(3.1 秒破百)。
- 长途出行需求:SU7 Pro(830km 续航)或 YU7 后驱版(820km 续航)。
- 智能驾驶优先:SU7 Max(城市 NOA)或 YU7 四驱版(L3 级硬件)。
- 性价比之选:SU7 标准版(21.59 万元)或 YU7 后驱版(30.99 万元)。
五、用户反馈与市场表现
- SU7 Ultra:已完成纽北赛道测试,圈速 1:09.54,刷新量产电动车记录。
- YU7:2025 年 Q1 订单突破 3 万辆,首搭小米 “车路云” 协同系统,支持城市道路 V2X 通信。
- 售后网络:全国已建成 300 家小米汽车服务中心,覆盖 90% 地级市。
如需了解具体车型的详细配置对比或试驾体验,可访问小米汽车官网或线下门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