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noa

2025-04-22 12:40:32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noa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系统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但其技术表现和市场反馈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以下从技术配置、实际表现、行业对比、事故影响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技术配置与功能实现


  1. 硬件与算力

    • 高阶版本(SU7 Max/Pro):搭载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128 线,探测距离 200 米)、11 颗高清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算力平台为双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总计 508TOPS),支持端到端大模型算法,覆盖高速与城市 NOA 功能。
    • 标准版(SU7):采用纯视觉方案(11 颗摄像头),算力仅 84TOPS,仅支持高速 NOA,且在复杂场景下表现较弱。
    • SU7 Ultra:2025 年 3 月上市的高性能版本,搭载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新增自动过闸机、环岛通行等功能,硬件配置进一步强化(如三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

  2. 软件能力

    • 覆盖范围:2024 年 8 月实现全国城市 NOA 推送,支持自动变道、绕行障碍物、礼让行人等场景。
    • 算法升级:2025 年 2 月推出 “超级智能驾驶” 系统(HAD),引入道路大模型和占用网络技术,提升复杂场景感知能力。
    • OTA 更新:2025 年 4 月,SU7 Ultra 迎来首次 OTA 升级(版本 1.5.10),优化了紧急制动减速度(从 0.3g 提升至 0.5g)和障碍物识别逻辑。


二、实际表现与典型案例


  1. 事故暴露的局限性

    • 施工路段事故:2025 年 3 月,一辆 SU7 标准版在 NOA 状态下遭遇施工改道,系统仅提前 5 秒发出警报,驾驶员接管后仍发生碰撞(时速 97km/h)。事故原因包括:

      • 硬件差异: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纯视觉方案对锥桶等障碍物识别能力不足。
      • 算法缺陷:系统对施工标识的识别能力有限,且减速策略保守(0.3g vs 行业标准 0.5g)。

    • 市场影响:事故导致小米股价下跌 4.57%,SU7 预订量环比下降 27%,部分用户要求退订。

  2. 用户体验与口碑

    • 正面反馈:SU7 Max/Pro 的城市 NOA 在开放道路表现流畅,自动泊车和高速领航功能受认可,用户活跃率超 85%。
    • 争议点:部分用户反映系统对逆光、夜间行人等场景误判,且紧急接管提示过于短暂(如施工事故中仅 5 秒预警)。


三、行业对比与竞争态势


  1. 与头部厂商的差距

    • 小鹏 XNGP:2025 年覆盖 243 城,采用 BEV+Transformer 架构,无图城市 NOA 支持自动通过红绿灯、狭窄道路会车等,接管率低于小米(每百公里接管 < 1 次)。
    • 华为 ADS 3.0:2025 年计划推出 ADS 4.0,实现高速 L3 商用和城区 L3 试点,采用 GOD 网络(通用障碍物检测)和 CAS 3.0 全向防碰撞系统,硬件算力达 2000TOPS。
    • 特斯拉 FSD:虽未在国内完全落地,但其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在全球积累了超 10 亿英里数据,场景泛化能力领先。

  2. 小米的优势与短板

    • 优势:量产进度快(从高速 NOA 到城市 NOA 仅用 1 年)、硬件成本控制强(SU7 Ultra 降价后性价比突出)。
    • 短板:算法成熟度不足(尤其在极端场景)、数据积累量较少(截至 2025 年 4 月,智驾总里程约 1.2 亿公里,远低于小鹏的 3 亿公里)。


四、事故后的改进与行业影响


  1. 小米的应对措施

    • 技术升级:OTA 提升紧急制动减速度至 0.5g,优化施工路段识别逻辑,为全系车型加装机械应急解锁装置。
    • 透明度增强:建立 “智能驾驶安全日” 制度,定期披露系统更新和事故处理进展,强化用户培训(如接管操作模拟)。

  2. 行业趋势与监管变化

    • 法规完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于 2025 年 4 月生效,明确 L3 级自动驾驶的责任划分,要求车企建立 “技术黑匣子” 记录系统决策过程。
    • 安全标准提升:行业开始将施工场景识别纳入强制性测试,推动道路施工信息与车企数据实时同步。


五、未来展望


  1. 短期(2025 年):小米计划通过 OTA 进一步优化 NOA,重点解决施工路段、极端天气等场景的识别问题,并加速 SU7 Ultra 的海外市场拓展(如欧洲)。
  2. 长期:2025 年目标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依托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等硬件升级,提升系统冗余能力。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 NOA 系统已实现从高速到城市的全域覆盖,但在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仍需提升。尽管事故暴露了技术短板,小米通过 OTA 升级和硬件改进逐步弥补不足,同时面临小鹏、华为等厂商的激烈竞争。未来,小米若能在数据积累、算法迭代和用户信任重建上持续发力,有望在智能驾驶赛道占据一席之地。

小米汽车noa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276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