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尚未正式发布或公布关于 “小型电动车” 的具体计划。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小米汽车的战略重心集中在中高端市场,主要车型包括已上市的 SU7 系列(中高端纯电轿车)和计划中的 YU7(中大型纯电 SUV)。以下是结合当前行业动态和小米技术布局的综合分析:
一、小米汽车 2025 年核心产品规划
- SU7 系列:中高端市场的技术标杆
- 定位:SU7 作为小米首款量产车型,主打 20-30 万元价格区间,已在 2024 年实现交付。2025 年将推出性能旗舰版SU7 Ultra,搭载三电机系统(V8s+V6s),最大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续航 620km,预售价 81.49 万元。
- 技术亮点:800V 高压平台、CTB 电池一体化技术、Xiaomi Pilot 3.0 智能驾驶系统(支持无图智驾),以及碳纤维轻量化车身(减重 17%)。
- YU7(御 7):中大型 SUV 的市场突破
- 定位: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售价 30-40 万元,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主打大五座布局。
- 性能参数: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续航 820km;单电机后驱版功率 235kW,续航 620km。支持 800V 快充,5 分钟补能 150km。
- 增程 SUV “昆仑”:下沉市场的试探
- 定位:内部代号 “昆仑”,预计 2025 年底亮相,起售价约 15 万元,搭载增程动力系统和后轮转向技术,瞄准家庭用户。
二、小米小型电动车的可能性分析
尽管目前官方未明确计划,但结合行业趋势和小米生态战略,未来推出小型电动车的可能性存在,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 市场需求驱动:中国小型电动车市场规模庞大(如五菱宏光 MINIEV、比亚迪海鸥),2025 年销量预计突破 200 万辆。小米若想复制手机领域 “高端突围→下沉普及” 的策略,需填补该市场空白。
- 技术储备支撑:小米在电池管理(如 CTB 3.0 技术)、智能座舱(HyperOS 系统)、生态互联(人车家协同)等领域的积累,可快速赋能小型车型。例如,与宁德时代合作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已降至 0.5 元 / Wh 以下,为低价车型提供空间。
- 政策与补贴利好: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续,以旧换新最高可获 3.5 万元补贴(报废旧车 + 置换新车),小型电动车可进一步降低购车门槛。
三、潜在挑战与风险
- 竞争红海:五菱宏光 MINIEV(3.58 万元起)、比亚迪海鸥(6.98 万元起)已形成市场垄断,小米需在价格、续航、智能化等方面实现差异化。
- 品牌定位冲突:小米 “高性价比” 标签可能限制高端化(如 SU7 定价已上探 30 万元),推出低价车型可能稀释品牌价值。
- 供应链管理:小型电动车利润微薄,需在规模化生产(如年产能 50 万辆以上)和成本控制(如自研电机、电池)上突破。
四、行业对比与小米的差异化路径
维度 | 五菱宏光 MINIEV | 比亚迪海鸥 | 小米潜在小型电动车 |
---|---|---|---|
价格 | 3.58 万起 | 6.98 万起 | 5-8 万元(预计) |
续航 | 120-300km | 305-405km | 200-350km(LFP 电池) |
智能化 | 基础功能 | 支持 L2 级辅助驾驶 | 搭载 HyperOS,支持车家互联 |
生态协同 | 无 | 部分比亚迪生态整合 | 深度融合小米 IoT 设备 |
五、总结与展望
- 短期(2025 年):小米汽车将聚焦 SU7 Ultra 和 YU7 的市场表现,巩固中高端地位,暂未规划小型电动车。
- 中期(2026-2027 年):若 SU7/YU7 销量达标(2025 年目标 35 万辆),小米可能推出 10 万元以下车型,主打 “智能代步 + 生态互联”,对标五菱缤果、长安 Lumin。
- 长期:依托固态电池(2027 年量产)、4C 超充(5 分钟续航 200km)等技术突破,小米或在 2030 年前推出续航 500km 以上的小型电动精品车,重新定义细分市场。
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官方动态及 2025 年上海车展(4 月 23 日),若有小型电动车计划,可能在此期间释放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