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 22 日,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汽车尚未发布关于 2025 年裁员的官方声明。从现有资料来看,小米汽车的业务发展与行业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一、业务扩张与产能提升
- 交付目标上调与产能建设
小米汽车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已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北京工厂二期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投产后年产能将突破 30 万辆,叠加一期工厂产能,总产能可达 45 万辆以上。这一扩张计划需要大量人力支持,目前工厂实行双班制,生产交付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 订单与市场需求
2025 年一季度,小米 SU7 交付量达 12.5 万辆,3 月单月交付突破 2.9 万辆,累计锁单量超 43 万台,未交付订单仍有 15 万台,交付周期最长需等待 49 周。尽管 3 月事故后订单出现短期波动,但存量订单充足,生产端未受显著影响。
二、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亏损收窄与盈利预期
2024 年小米汽车全年亏损 62 亿元,每辆车净亏损 4.53 万元,但 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从 20.4% 提升至 28%,亏损曲线收窄。若达成 35 万辆交付目标,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摊薄成本,预计 2025 年汽车业务有望单季扭亏为盈。
- 研发与产能投入
小米汽车的亏损主要源于前期研发(如智能座舱、800V 高压平台)和工厂建设(北京工厂投入超千亿)。2025 年研发投入聚焦 AI 大模型与自动驾驶,技术复用率提升降低边际成本。
三、行业背景与竞争环境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突破 50%,价格战与智能化竞争白热化。小米汽车面临华为、特斯拉等对手的挤压,需通过产能扩张与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
- 行业裁员趋势
2024-2025 年,极星、哪吒等车企因销量不及预期或资金压力裁员。但小米汽车凭借订单充足与集团资金支持(现金储备超 1400 亿元),财务压力相对可控。
四、裁员传闻与结构性优化
- 历史裁员与行业惯性
2022-2023 年,小米集团因手机业务下滑裁员约 10%,并强调 “降本增效” 战略。2024 年底市场曾传裁员传闻,但官方辟谣称 “传言离谱”。
- 2025 年潜在调整
脉脉等平台分析认为,若手机、IoT 等核心业务增长,资源可能向高盈利部门倾斜,边缘业务(如部分 IoT 产品线)可能面临优化,但直接裁员风险较小。此外,自研芯片与智能工厂投产可能减少低技术岗位需求,但此类调整多为局部优化。
五、结论与建议
- 当前无大规模裁员证据
小米汽车 2025 年处于产能扩张期,订单充足,财务亏损收窄,官方未提及裁员计划。行业分析更倾向于结构性优化而非全公司裁员。
- 需关注的风险点
- 事故影响:3 月 SU7 事故导致订单下滑,若舆论持续发酵可能影响销量与融资。
- 产能爬坡:二期工厂投产后能否实现月均 3 万辆产能是关键,若产能不足可能影响交付与成本。
- 行业竞争:华为、特斯拉等对手的技术迭代与价格策略可能挤压市场份额。
- 建议获取最新信息
若需确认小米汽车裁员情况,建议关注以下渠道:
- 官方公告:小米集团或小米汽车官网、雷军微博等。
- 权威媒体:第一财经、财新网等对汽车行业的深度报道。
- 财务报告:小米集团 2025 年 Q1 财报(预计 5 月发布)将披露汽车业务细节。
综上,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实施大规模裁员,其业务重心仍集中于产能扩张与技术投入。但行业竞争与事故影响可能导致局部调整,需持续关注官方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