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持续引发市场关注。截至 2025 年 4 月,该车型已推出标准版、Pro 版、Max 版及旗舰款 Ultra,覆盖 21.59 万至 52.99 万元价格区间,凭借高性能、智能化和生态整合能力,成为中高端纯电轿车市场的重要竞争者。
一、核心产品力解析
- 性能与续航
- 动力总成:标准版后驱车型搭载 220kW 电机,Max 版四驱车型采用双电机(前 220kW + 后 275kW),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Ultra 版本升级为三电机四驱系统,总功率达 1138kW,零百加速仅 1.98 秒,极速提升至 350km/h,性能对标超跑。
- 电池技术:标准版搭载磷酸铁锂电池(CLTC 700km),Pro/Max 版采用三元锂电池(CLTC 830km/800km),Ultra 版配备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CLTC 630km)。全系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小米自建的 600kW 液冷超充站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布局。
- 实测表现:用户反馈日常市区通勤续航达成率约 85%(595km),高速续航约 490km(110km/h 时速),低温环境下续航衰减约 15%。
- 智能驾驶与座舱
- Xiaomi Pilot 系统:基础版支持高速 NOA 领航辅助,Ultra 版升级为 HAD 全场景智驾,覆盖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复杂场景,配备 128 线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及双 Orin 芯片,算力达 11.45EFLOPS。2025 年 2 月 OTA 升级后,新增 “车位到车位” 端到端驾驶、极窄库位泊出等功能,并优化加塞应对、路口通行逻辑。
- 智能座舱:搭载骁龙 8295 芯片,支持澎湃 HyperOS 系统,实现手机 - 车机 - 家居无缝联动。HUD 增强现实显示、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 支持多模态交互,2025 年新增智能双表盘联动、雪地模式视觉优化等功能。
二、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销量与口碑
- 销量数据: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超 2.9 万辆,上市 11 个月累计交付 18 万辆,Q1 销量排名中国轿车市场第四,仅次于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 和比亚迪海鸥。
- 用户画像:豪华车换购比例超 50%,女性用户占比 40%,苹果用户占比过半,主打 “科技爱好者” 与 “家庭用户” 群体。
- 评价亮点:外观设计(风阻系数 0.195Cd)、底盘调校(运动化悬架 + 智能耦合制动)、充电效率获好评;不足包括车机偶发卡顿、座椅舒适性一般、后备箱关闭需用力。
- 争议与挑战
- 事故事件:2025 年 3 月发生的高速碰撞事故中,NOA 系统在施工路段未能及时识别障碍物,驾驶员接管后仍发生碰撞,引发对智驾安全性的讨论。小米已配合警方调查,并承诺通过 OTA 持续优化系统。
- 保险与售后:首年车险约 6000-8000 元,略高于同级燃油车;全国 29 城设服务中心,提供免费保养、上门补胎等权益,但部分用户反馈维修等待时间较长。
三、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
- 充电网络
小米接入全国 102 万根充电桩(含 80 万根直流快充),覆盖 365 城及 91.9% 高速服务区,用户可通过 “小米充电地图” 实时查询桩位状态、价格等信息。
- 全球化计划
小米计划 2027 年启动海外销售,初期依托海外小米之家门店,重点开拓东南亚、欧洲市场。雷军表示,未来三年聚焦国内市场,积累经验后再推进全球化。
- 技术迭代
2025 年将推出 SU7 Ultra 赛道版,强化性能与智能驾驶功能;同时加速布局固态电池、800V 超充网络及车路协同技术,目标 2026 年实现续航 1000 公里以上车型量产。
四、选购建议
- 推荐车型:
- 日常家用:24.59 万元的 Pro 版(CLTC 830km + 高阶智驾)性价比突出。
- 科技尝鲜:52.99 万元的 Ultra 版适合追求极致性能与全场景智驾的用户。
- 注意事项:
- 北方用户建议选装电池预加热包,提升冬季续航。
- 智驾功能需谨慎使用,复杂路况仍需驾驶员主导。
- 关注小米汽车 App 的 “无忧服务包”,可节省保养成本。
小米 SU7 凭借 “手机生态 + 汽车硬件” 的跨界融合,正在改写中高端纯电市场格局。其核心优势在于智能化体验与性价比,但品牌认知度和供应链稳定性仍需时间检验。对于科技爱好者和小米生态用户,SU7 是 2025 年值得关注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