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2025 年小米不仅推出了电动车,还凭借多款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突破。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车型与交付进展
- 小米 SU7 Ultra(2025 年 3 月交付)
作为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旗舰车型,SU7 Ultra 以1.98 秒破百的加速性能、350km/h的极速和630km的 CLTC 续航,成为全球性能最强的量产四门电动车之一。其搭载的三电机系统(1548 马力)、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以及纽北赛道调校的底盘,均展现了小米在技术上的突破。该车预售价81.49 万元,预售首日订单突破 6900 台,成为 2025 年最受关注的电动超跑之一。
- 小米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YU7 采用 4999mm 车长和 3000mm 轴距,提供单电机(235kW)和双电机(508kW)版本,续航覆盖 520-630km。该车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系统,支持城市 NOA 功能,预售价预计 30-40 万元,目标直指特斯拉 Model Y 和蔚来 ES6。
- 小米 SU7 标准版与 Pro 版(持续交付中)
作为主力走量车型,SU7 标准版(29.99 万元)和 Pro 版(39.99 万元)在 2024 年已交付超 13 万辆,2025 年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其搭载的 800V 碳化硅平台、CTB 电池技术和端到端智驾系统,成为中高端市场的热门选择。
二、技术突破与生态整合
- 三电系统
- 超级电机:自研 V8s 电机转速达 27,200rpm,功率密度 3.2kW/kg,支持赛道级连续输出。
- 电池技术: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支持 11 分钟快充 30%-80%,双大面主动冷却系统确保赛道级散热。
- 高压平台:全域 800V 架构实现 5 分钟补能 400km,配合自研超级充电桩,充电效率行业领先。
- 智能驾驶与座舱
- Xiaomi Pilot 3.0:纯视觉 + 毫米波雷达方案,支持无图智驾和动态能耗优化,复杂路口通过率达 99.3%。
- HyperOS 系统:基于小米澎湃 OS,实现手机、车机、家居设备的无缝互联,支持 3D ToF 手势控制和 AI 主动服务。
- 供应链与制造
- 小米自建工厂实现大压铸、CTB 电池包自主生产,每小时产能 40 辆,供应链采用宁德时代、比亚迪双备份,确保产能稳定。
三、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销量目标
2024 年 SU7 交付量达 13.68 万辆,2025 年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高盛预测其 2026 年销量将突破 65 万辆,估值达 2720 亿元。
- 竞争优势
- 性价比:SU7 Ultra 以 81.49 万元对标极氪 001 FR(130 万元),性能参数领先但价格低 37%。
- 生态联动:小米用户可通过手机、手环等设备无感控车,智能家居与车载系统深度融合。
- 挑战与争议
- 电池供应链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混装模式,存在品控追溯难题,安徽 SU7 事故曾引发安全争议。
- 智能驾驶系统依赖英伟达 Orin 芯片,自研算力平台尚未落地,长期可能受制于人。
四、未来规划
- 产品线扩展
2026 年计划推出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15 万元级),2027 年布局中大型插混 SUV,覆盖更广泛市场。
- 海外布局
小米计划 2027 年进军右舵市场(如香港、日本),SU7 和 YU7 将作为首批出口车型,依托小米全球渠道拓展海外份额。
总结
2025 年小米已成为智能电动车领域的重要玩家,凭借 SU7 系列和 YU7 的产品力,以及技术生态的深度整合,在高端性能车和主流市场均占据一席之地。尽管面临供应链和品牌溢价的挑战,但其快速迭代的能力和性价比策略,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中持续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