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自动驾驶车

2025-04-22 10:36:13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小米自动驾驶车

小米在 2025 年的自动驾驶技术布局已进入关键落地阶段,其核心产品 SU7 Ultra 搭载的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成为行业焦点。以下从技术突破、法规环境、市场表现及未来规划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突破:从辅助到全场景的跨越


1. 端到端智驾系统的核心能力


  • 覆盖场景:Xiaomi HAD 实现了从停车位启动到目标停车场的全程无缝衔接,涵盖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复杂城市道路及预先学习的停车场场景。系统通过用户驾驶数据训练,在无高精地图依赖的情况下,实现拟人化轨迹规划,急加速 / 急刹车减少 40%,通行效率提升 30%。
  • 硬件配置:SU7 Ultra 搭载双 NVIDIA 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1 颗激光雷达、11 颗高清摄像头及 12 颗超声波雷达,支持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障碍物识别精度达 0.1 米。
  • 安全机制:用户需完成 1000 公里以上安全智驾里程(含 ACC/LCC/ 高速 NOA)才能解锁 HAD 功能,且系统通过多维度轨迹安全评估机制,对两轮车、行人混淆等场景反应速度提升 50%。

2. 技术路线与行业对比


  • 自研算法:小米采用BEV+Transformer + 占用网络架构,结合道路大模型实时生成拓扑地图,无需依赖高精地图即可应对修路、施工等动态场景。相比之下,特斯拉 FSD 仍依赖影子模式积累数据,而小鹏 XNGP 需高精地图支持。
  • 算力与成本:SU7 Ultra 的智驾硬件成本约 2.5 万元,低于蔚来 ET7(约 3.8 万元),但算力(508TOPS)略逊于华为 ADS 2.0(400TOPS)。

二、法规与测试:政策红利与安全挑战并存


1. 政策环境的突破


  • L3 级合法化:2025 年 4 月 1 日实施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允许 L3 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小米 HAD 系统已在北京经开区等区域开展测试,但尚未获得正式 L3 认证。
  • 测试网络:小米在武汉、北京等 12 个城市累计投放 140 辆测试车,测试里程超 1200 万公里,覆盖冰雪、暴雨等极端环境。

2. 安全争议与应对


  • 事故案例:2025 年 4 月安徽高速事故中,SU7 在 L2 级辅助驾驶模式下发生碰撞,应急管理部明确 “智驾≠自动驾驶”,驾驶员需承担全部责任。
  • 技术迭代:小米已投入 20 亿元研发下一代 4D 成像雷达,目标将目标识别率从 98.7% 提升至 99.5%,并计划在 2026 年前完成 10 亿公里安全测试。

三、市场表现:订单火爆与产能瓶颈


1. 用户反馈与市场定位


  • 产品定价:SU7 Ultra 起售价 52.99 万元,标配 HAD 系统,相比特斯拉 Model S Plaid(约 80 万元)具备价格优势。
  • 用户评价:首批车主对 HAD 的高速领航、自动泊车功能满意度达 82%,但对城市道路博弈能力(如无保护左转)评分仅 65 分。
  • 订单情况:2025 年 4 月新增订单约 3.2 万辆,但受限于产能,交付周期长达 18 周,武汉第二工厂投产后有望缓解。

2. 竞争格局


  • 头部车企对比:长安汽车计划 2025 年底启动飞行汽车试飞,2026 年实现全场景 L3;长城汽车在硅谷建立研发中心,聚焦城市 NOA。小米需在 2026 年前推出 L3 级量产车型以保持竞争力。

四、未来规划:从量产到生态的布局


1. 短期目标(2025-2026)


  • 法规与保险:推动 2026 年前设立自动驾驶专属保险,降低推广门槛。
  • 技术升级:2025 年 Q3 推送 HAD 2.0 版本,支持无图城市领航;2026 年量产支持高速 + 城市 L3 的车型。

2. 长期愿景


  • L4 级研发:小米自动驾驶部门已招募超 1000 人,计划 2028 年实现全场景 L4 级自动驾驶,重点突破车路协同与 V2X 技术。
  • 生态整合:通过小米生态链(如米家智能设备)实现 “人 - 车 - 家” 无缝互联,构建出行服务闭环。

总结:机遇与挑战并存


小米在 2025 年的自动驾驶布局展现了技术快速迭代的能力,但需解决以下核心问题:

  1. 法规合规性:尽快通过 L3 认证,明确责任划分。
  2. 用户教育:加强对 “辅助驾驶” 与 “自动驾驶” 的概念区分,避免过度宣传。
  3. 供应链韧性:加速工厂建设,提升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的自研比例。
  4. 数据积累:扩大测试车队规模,突破 1 亿公里路测数据,优化极端场景处理能力。

若能在上述领域取得突破,小米有望在 2026 年跻身全球自动驾驶第一梯队,与特斯拉、华为等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

小米自动驾驶车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253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