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已披露的信息,小米汽车 2025 年推出的首款纯电 SUV 车型YU7的续航表现已明确:CLTC 工况下最长可达 820 公里,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中大型纯电 SUV 的续航上限,也在同级别竞品中占据显著优势。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小米 YU7 的续航能力与技术解析
1. 官方续航数据
- 后驱版: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为820 公里(19 英寸轮毂)和810 公里(20 英寸轮毂),入门版续航也达到725 公里。
- 四驱版:配备 101.7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为760 公里(19 英寸轮毂)、750 公里(20 英寸轮毂)和670 公里(21 英寸轮毂)。
- 对比竞品:特斯拉 Model Y 长续航版 CLTC 续航 719 公里,极氪 7X 双电机四驱版 702 公里,小鹏 G7 顶配版 695 公里,小米 YU7 以 100 公里左右的优势领先。
2. 技术支撑
- 电池技术:
- 磷酸铁锂与三元锂双路线:后驱版采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四驱版则搭载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兼顾续航与性能。
- 宁德时代合作:小米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保障电池稳定供应,并采用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与安全性。
- 能效优化:
- 低风阻设计:车身风阻系数低至 0.198Cd,减少高速行驶能耗。
- 800V 高压平台:支持超快充技术,10%-80% 充电仅需 15 分钟,30 分钟可补充约 420 公里续航。
3. 实际场景表现
- 高速场景:以 120km/h 时速连续行驶时,续航衰减约 25%,实际续航约 615 公里,优于 Model Y(约 580 公里)和极氪 7X(约 530 公里)。
- 低温环境:-10℃条件下,续航缩水至 520 公里,略优于 Model Y(约 500 公里),但磷酸铁锂电池的冬季性能仍弱于三元锂版本。
- 城市通勤:得益于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城市路况下续航达成率可达 90% 以上,用户反馈 “一周一充” 基本可行。
二、小米其他车型的续航信息
1. 小米 SU7 2025 款
- 标准版:CLTC 续航 700 公里(73.6kWh 电池),10%-80% 快充需 25 分钟,15 分钟可补充 350 公里续航。
-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CLTC 续航 630 公里,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主打极致性能。
2. 固态电池布局
- 小米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 **“麒麟 5.0” 固态电池 ** 能量密度达 500Wh/kg,预计 2025 年 Q4 应用于 SU7 Pro + 车型,CLTC 续航可达 1200 公里。目前该技术尚未下放至 YU7 系列。
三、行业对比与技术趋势
1. 竞品续航水平
- 特斯拉 Model Y 焕新版:CLTC 续航 593-719 公里。
- 小鹏 G6/G9 2025 款:最长续航 725 公里,支持 5C 超充。
- 比亚迪汉 L EV:CLTC 续航 601-701 公里。
2. 技术趋势
- 半固态电池:宁德时代计划 2025 年量产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 400Wh/kg,小米或在后续车型中采用。
- 超快充技术:小米 YU7 的 800V 平台与特斯拉 V4 超充桩(1500V/1500kW)共同推动 “充电 3 分钟,续航 300 公里” 的目标实现。
四、用户选购建议
- 城市通勤:小米 YU7 后驱版(820 公里)或 SU7 标准版(700 公里),搭配家用慢充,可满足一周通勤需求。
- 城际出行:YU7 四驱版(760 公里)或小鹏 G9 超长续航版(725 公里),支持超快充,减少补能时间。
- 长途探索:等待 SU7 Pro+(固态电池 1200 公里)或选择极氪 009(900 公里),搭配换电或超充网络。
总结
小米 YU7 凭借 820 公里的 CLTC 续航和超快充技术,已成为 2025 年纯电 SUV 市场的续航标杆。其优势不仅在于数据领先,更通过电池技术与能效优化实现了实际场景的可靠表现。随着固态电池的逐步落地,小米有望在续航领域进一步巩固竞争力。建议用户关注官方发布的实测数据与电池技术更新,结合自身使用场景选择合适车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