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的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Xiaomi Corporation)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由小米集团 100% 控股,法定代表人为雷军。这一结论基于小米汽车的股权结构、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综合分析得出: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定位
- 全资子公司属性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9 月,注册资本 100 亿元,是小米集团直接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截至 2025 年 4 月,其股权结构未发生变化,仍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00% 控股。这一架构通过多层控股(如 Xiaomi EV Limited)确保小米集团对汽车业务的绝对控制权。
- 核心管理层
雷军作为小米集团创始人兼 CEO,直接领导汽车业务,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小米原高管及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如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这种管理架构体现了小米集团对汽车业务的战略重视。
二、业务发展与市场表现
- 产品线与产能扩张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于 2024 年 3 月上市,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交付超 20 万辆,并推出高性能版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2025 年计划交付 35 万辆,并推出第二款车型 YU7(中型纯电 SUV)。工厂方面,一期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年中竣工,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技术投入与生态整合
小米汽车 2024 年研发投入达 240 亿元,2025 年预计超过 300 亿元,聚焦自动驾驶、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领域。其核心技术包括全栈自研的 L4 级自动驾驶、800V 高压平台及澎湃 OS 车机系统,与小米生态链深度融合(如米家设备联动)。
三、行业合作与供应链布局
- 核心供应商
小米汽车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合作供应动力电池,汇川技术提供电驱动系统,禾赛科技供应激光雷达。这些合作集中在供应链环节,不涉及股权变动。
- 生产与制造
小米汽车自建工厂(北京亦庄),未采用代工模式。二期工厂引入思灵机器人打造柔性产线,提升生产效率 30%。
四、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
- 品牌定位
小米汽车以 “科技普惠” 为理念,首款车型 SU7 主打中高端市场(21.59 万 - 29.99 万元),后续车型将覆盖 15 万 - 80 万元价格带,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
- 全球化布局
2025 年计划拓展东南亚(泰国工厂)、欧洲及北美市场,通过技术输出和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
五、争议与澄清
针对 2025 年初网传的 “断轴” 事件,小米汽车官方调查后确认系驾驶员超速导致摆臂过载断裂,非产品质量问题,并呼吁文明驾驶。这一事件未影响其市场表现,SU7 Ultra 上市 3 天订单破 1.9 万台。
结论
2025 年的小米汽车仍为小米集团全资子公司,业务独立运营但股权结构稳定。其发展重心在于技术研发、产能提升及全球化扩张,目标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