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 2 月 27 日小米汽车官方发布的信息,小米 SU7 Ultra(即用户所指的 “小米 Ultra 车”)的官方指导价分为两个版本:标准版为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为81.49 万元。这一价格定位在高端纯电动车市场,与保时捷 Taycan(89.8 万元起)、特斯拉 Model S(69.89 万元起)等车型形成直接竞争,但价格更具性价比。
核心配置与价格关联
- 动力性能
小米 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两台 V8s 电机 + 一台 V6s 电机),总功率 1138kW,最大马力 1548PS,零百加速仅需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是目前全球最快的四门量产车。其动力参数远超特斯拉 Model S Plaid(2.1 秒),接近保时捷 Taycan Turbo S(2.0 秒),但价格低约 20%-30%。
- 电池与续航
标配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里程630km,支持 480kW 超快充(10%-80% 电量仅需 11 分钟)。电池成本占整车硬件成本的 37%,约 13 万元,是价格构成的核心部分。
- 赛道级配置
- 碳纤维部件:全车 21 处使用碳纤维(如车顶、尾翼、扩散器),总减重超 599kg,整备质量 2360kg。
- 制动系统:前 430mm / 后 410mm 碳陶瓷制动盘 + Akebono 六活塞卡钳,100km/h-0 制动距离仅 30.8 米,连续 10 次制动不衰减。
- 空气动力学:主动式尾翼 + 扩散器,最大下压力 285kg,风阻系数未公布但优于保时捷 Taycan(0.22)。
市场定位与用户反馈
- 目标人群
雷军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小米 SU7 Ultra 主要面向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用户,其中约 50% 的订单来自这一群体,女性用户占比约 20%。其定价策略(50 万级)旨在突破传统豪华品牌的价格壁垒,同时通过性能和科技配置吸引年轻消费者。
- 销量表现
上市 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辆,3 月 2 日首车交付时订单已超 1.9 万辆,提前完成年度 1 万辆的销售目标。欧洲市场同步启动预售,巴黎、慕尼黑等城市的试驾预约量超预期,显示其全球化潜力。
竞品对比与成本分析
车型 | 价格(万元) | 零百加速(秒) | 续航(CLTC) | 核心配置 |
---|---|---|---|---|
小米 SU7 Ultra | 52.99-81.49 | 1.98 | 630 | 三电机四驱、碳纤维车身、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 |
特斯拉 Model S Plaid | 89.8 | 2.1 | 672 | 三电机四驱、4680 电池、Yoke 方向盘 |
保时捷 Taycan Turbo | 183.8 | 2.0 | 469 | 两电机四驱、800V 高压平台、PDCC 悬挂 |
从成本角度看,小米 SU7 Ultra 标准版硬件成本约 35 万元,毛利率约 25%,显著高于特斯拉 Model 3(17%),主要得益于本土供应链优势和规模化生产。例如,宁德时代电池采购成本比海外品牌低 15%-20%,碳纤维部件采用国产热压罐工艺,成本降低 30%。
选购建议与潜在风险
- 推荐版本
标准版(52.99 万元)已能满足日常驾驶与赛道需求,若追求极致性能可加选竞速套装(10 万元,含赛道化底盘调校、倍耐力 Trofeo R 轮胎)。纽北限量版(81.49 万元)仅生产 500 台,适合收藏或专业玩家。
- 注意事项
- 交付周期:目前订单排队需 6-7 个月,优先交付已锁单用户。
- 维修成本:碳陶瓷刹车盘更换费用约 4.2 万元,碳纤维部件维修成本是传统材料的 3-5 倍。
- 保值率:作为小米首款高端车型,保值率尚无历史数据,建议关注二手车市场动态。
小米 SU7 Ultra 的定价与配置充分体现了其 “技术普惠” 理念,通过高性能、高性价比和生态协同(如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联动),有望重塑高端电动车市场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