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 SU7 Ultra 作为 2025 年备受关注的高性能纯电车型,其续航表现融合了技术突破与场景化考量。根据官方数据与第三方实测,其 CLTC 标准续航最高可达 630 公里,而实际使用中需结合配置、环境和驾驶习惯综合评估。以下从核心参数、技术亮点、实际表现及用户权益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官方续航参数与配置差异
- CLTC 标准续航
小米 SU7 Ultra 搭载 93.7kWh 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CLTC 工况下提供四种续航版本:520km、555km、600km、630km。其中,630km 版本为标准版,采用电动升降尾翼和低滚阻轮胎;选装碳纤维固定尾翼和半热熔轮胎后,续航降至 600km,因风阻系数从 0.195 提升至 0.215,能耗增加约 5%。
- 动力与能耗
三电机四驱系统(双 V8s+V6s)最大功率 1138kW(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但赛道模式下瞬时功耗可达 800kW,激烈驾驶 30 分钟电量下降 15%。日常驾驶中,CLTC 百公里电耗为 16.5kWh,城市工况实际电耗约 18-20kWh,高速 120km/h 巡航时电耗升至 22-25kWh。
二、技术突破与充电效率
- 800V 高压平台
支持 5.2C 超充倍率,11 分钟可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补充续航约 500km。实测显示,5 分钟快充可增加 200km 续航,480kW 超充桩 15 分钟补能 510km。
- 热管理系统
冰川 2.0 热管理技术在 - 30℃极寒环境下,通过电机余热回收将电池温差控制在 ±0.8℃,低温续航达成率 82%,优于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的 65%。高温 40℃环境下,电池包液冷系统可将温度稳定在 35℃以内,确保快充效率。
三、实际场景续航表现
- 极端环境测试
- 低温高速:-5℃、时速 120km/h、满载 4 人时,续航约 314km,达成率 60.38%。
- 高温高速:40℃、时速 120km/h、空调全开时,续航降至 523km,达成率 63%。
- 城市通勤:综合路况(含拥堵)续航达成率 85%-90%,实际续航约 535-567km。
- 用户反馈与优化
小米推出 “预估续航” 模式,通过整合环境温度、驾驶行为等变量,将续航拟合度提升 18%,表显误差从 15% 降至 5% 以内。首批车主中,日常通勤用户普遍满意 “一周一充”,赛道爱好者则接受续航折损,称其为 “性能的必要代价”。
四、用户权益与质保政策
- 电池质保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提供 8 年或 16 万公里质保,承诺 100 万公里衰减<5%。终身质保需满足年均行驶≤3 万公里且为非营运车辆。
- 充电网络
小米超充站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支持即插即充和自动结算。用户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实时查询充电桩状态,规划补能路径。
五、选购建议
- 性能优先:选装碳纤维尾翼和赛道套件,接受续航 600km,适合赛道日或短途激烈驾驶。
- 实用为主:选择标准版,搭配电动尾翼和长续航轮胎,兼顾 630km 续航与日常通勤。
- 北方用户:优先选装电池预加热功能,冬季续航可提升 10%-15%。
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印证了电动车领域 “性能与续航不可兼得” 的行业规律。其通过技术创新在续航与性能间找到平衡,800V 超充和智能热管理系统缓解了里程焦虑,但用户仍需根据使用场景理性选择配置。对于追求极致驾驶体验的用户,SU7 Ultra 的赛道基因值得为续航折损买单;而注重实用性的消费者,标准版 SU7 的 800km 续航或许是更优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