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当前可获取的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销量目标和市场表现呈现以下特点:
一、官方目标与产能基础
小米已将 2025 年销量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35 万辆,这一调整基于三个关键支撑:
- 产能跃升: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7 月投产,新增年产能超 30 万辆,总产能将突破45 万辆。一期工厂通过流程优化,2024 年实际产能已达 18 万辆,远超原设计的 15 万辆。
- 爆款延续:主力车型 SU7 持续热销,2025 年 3 月单月销量达29,244 辆,占据中大型车市场 23.74% 份额;第一季度累计销量75,869 辆,位列轿车市场第四。若保持这一增速,SU7 全年销量有望突破30 万辆。
- 新车型加持:首款 SUV 车型 YU7 将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续航达 820 公里,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508kW)和激光雷达,预售价或低于 25 万元。若上市后月销稳定在 5,000 辆,全年可贡献4 万 - 5 万辆增量。
二、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
- 价格战压力:比亚迪汉 EV 降价至 18.98 万元,直接冲击 SU7 的 21.59 万元起售区间。小米需通过配置升级(如 800V 高压平台、5 分钟快充技术)维持产品力。
- 政策红利: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提供最高 2 万元国补 + 1.5 万元区补,叠加地方政策(如深圳最高 1.1 万元补贴),可降低购车成本约 3 万 - 4 万元。这对 15 万 - 30 万元价格带的小米车型形成利好。
- 智能化竞赛:小米 X-Pilot 4.0 系统已覆盖 45 个城市的 NOA 功能,搭载 31 个传感器(含 4 颗激光雷达),算力达 1024TOPS,需在年底前将城市领航覆盖率提升至 90% 以应对华为 ADS 3.0 的竞争。
三、销量预测与风险提示
(一)乐观情景(35 万 - 40 万辆)
- SU7 持续领跑:月均销量保持 2.5 万 - 3 万辆,全年贡献 30 万 - 36 万辆。
- YU7 快速上量:上市后月销突破 5,000 辆,全年贡献 4 万 - 5 万辆。
- 政策刺激:国补与地方补贴叠加推动销量增长 10%-15%。
(二)中性情景(30 万 - 35 万辆)
- SU7 增速放缓:受竞品挤压,月均销量回落至 2 万 - 2.5 万辆,全年 24 万 - 30 万辆。
- YU7 爬坡期较长:上市后月销稳定在 3,000-4,000 辆,全年贡献 3 万 - 4.8 万辆。
- 供应链波动:电池供应紧张导致产能利用率降至 80%。
(三)风险因素
- 供应链风险: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产能受限,可能影响 YU7 交付。
- 技术迭代压力:若 2025 年底未实现 5 分钟快充 200 公里目标,可能削弱产品竞争力。
- 价格战升级:特斯拉 Model 3 若降价至 20 万元以下,将对 SU7 形成直接冲击。
四、行业地位与长期展望
若达成 35 万辆目标,小米将超越蔚来(2024 年销量 16 万辆),跻身新势力前三。长期来看,小米计划通过汽车串联 3.5 亿 MIUI 用户,构建 “人车家全生态”,并于 2027 年推出固态电池车型(续航超 1,000 公里),2028 年进军海外市场。但当前每辆车亏损 3.77 万元的现状,要求其在 2026 年前将单车亏损缩减至 1 万元以内,这对成本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
总结
综合现有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销量大概率落在30 万 - 35 万辆区间,若产能释放顺利且新车型表现超预期,上限可达 40 万辆。建议关注以下关键节点:
- 2025 年 6 月:YU7 上市后的订单数据;
- 2025 年 Q3:二期工厂投产进度及供应链稳定性;
- 2025 年 12 月: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覆盖率及用户复购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