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 2025 年小米增程式 SUV 的信息,目前官方尚未正式发布,但结合近期曝光的谍照、技术路线图及行业分析,可梳理出以下核心信息:
一、时间线与产品定位
根据博世技术路线图及多份谍照显示,小米首款增程式 SUV 预计2026 年正式上市,内部代号 “昆仑”。这一计划与小米汽车的整体战略一致 ——2025 年重点推出纯电车型(如小米 YU7、SU7 Ultra),2026 年转向增程式赛道以覆盖更广泛的家庭用户需求。
从定位来看,“昆仑” 将是一款全尺寸中大型 SUV,车身长度超 5.1 米,轴距达 3.1 米,采用三排六座布局,主打空间实用性与家庭出行场景。其设计风格与小米现有纯电车型(如 SU7)截然不同,采用方正硬朗的线条,尾部配备大尺寸后车窗,预计将配备无框车门、电动脚踏板等配置。
二、技术亮点与性能参数
- 增程动力系统
新车将搭载1.5T 增程器 + 双电机四驱系统,纯电续航里程预计达400 公里(CLTC 工况),综合续航突破1500 公里,可满足城市通勤与长途出行需求。增程器采用体积优化技术,通过专利设计提升发动机舱空间利用率,为车内布局腾出更多空间。
- 智能驾驶与底盘技术
车顶配备激光雷达,支持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或提供纯视觉与激光雷达双方案),硬件平台可能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配合小米 HyperOS 系统实现多屏交互与车家互联。底盘系统配备后轮转向技术,转弯半径可缩小至 5.5 米,提升操控灵活性。
- 生态链整合
小米将延续其 “硬件 + 生态” 策略,车内智能配件(如座椅按摩模块、车载香氛系统)可直接复用消费电子供应链,降低开发成本。例如,智能表盘选装件价格仅为竞品的 1/7,用户还可通过小米商城定制个性化配置。
三、价格与市场竞争
- 价格区间
目前存在两种预测:
- 12-15 万元:部分媒体推测小米可能通过供应链优化(如采用欣旺达低成本电池方案)与 “素车” 概念(基础版仅保留核心功能)下探至这一区间,直接对标零跑 C11 增程、深蓝 S7 等车型。
- 30-40 万元:若搭载高阶智驾硬件与豪华配置,可能对标理想 L8、问界 M7,以 “半价理想” 策略抢占市场。
- 竞品分析
“昆仑” 的核心竞争对手包括:
- 理想 L8:售价 33.98 万元起,主打家庭用户与增程技术,但智能化生态较弱。
- 问界 M7:搭载鸿蒙座舱,智驾能力突出,但第三排空间较小。
- 腾势 N7:纯电轿跑 SUV,设计激进,但增程版尚未推出。
小米的差异化优势在于性价比与生态整合,例如通过米家设备互联实现 “上车即回家” 的体验。
四、挑战与风险
- 技术验证
增程系统的 NVH(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发动机热管理等技术需经过严格测试,避免出现理想 ONE 早期的 “三缸机抖动” 问题。
- 供应链管理
小米汽车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2025 年交付目标为 35 万辆,需在扩大产能的同时控制成本。增程 SUV 的推出可能进一步加剧供应链压力。
- 市场接受度
尽管增程式车型增速快(2024 年 9 月销量同比增长 89.1%),但消费者对 “油电混合” 的认知仍存在分歧,部分用户可能更倾向纯电或插混车型。
五、总结与展望
综合现有信息,小米增程式 SUV “昆仑” 预计在2026 年上市,定位家庭用户,主打长续航、大空间与高性价比。其核心看点包括:
- 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适应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场景。
- 智能生态:HyperOS 系统与米家设备深度互联。
- 差异化设计:方正造型、三排六座布局与后轮转向技术。
若小米能在价格(如 20 万元级)与配置(如标配激光雷达)之间找到平衡,“昆仑” 有望成为增程市场的黑马。但需注意,以上信息均为行业推测,具体细节以官方发布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