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亦庄工厂

2025-04-22 09:32:05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亦庄工厂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工厂已形成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智能制造体系,成为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战略支点。以下从产能布局、技术创新、市场表现及未来规划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产能与工厂建设:双厂协同冲刺 35 万辆目标


  1. 一期工厂高效运营
    一期工厂于 2023 年竣工,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优化产线流程和引入双班制,2025 年单月产能已突破 3.5 万辆。工厂配备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拥有超过 700 台机器人,关键工艺自动化率达 100%,每 76 秒即可下线一台整车。2024 年一期工厂交付量达 13.68 万辆,占小米全年总交付量的 99.8%。

  2. 二期工厂投产在即
    二期工厂占地 53.1 万平方米,于 2024 年 9 月启动建设,采用 “边建设、边调试” 模式,将传统 3-5 年的建设周期压缩至 18 个月,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投产后,两座工厂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其中二期工厂主要生产全新 SUV 车型YU7,该车型订单排产周期已达 43-46 周,2025 年产能已被预订一空。

  3. 三期规划预留扩张空间
    紧邻二期工厂的 52 公顷地块已完成规划公示,定位为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 1.0,未来可能用于三期工厂建设。若实施扩建,亦庄工厂总面积将从当前的 125 公顷扩展至 177 公顷,为远期产能提升至 50 万辆 / 年奠定基础。


二、技术创新:智能与绿色制造双轮驱动


  1. 智能化生产体系
    工厂搭载小米自研的 “黑灯工厂” 系统,通过 AI 质检、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焊装车间采用激光焊接和 FDS(流动钻铆)工艺,车身精度控制在 ±0.2mm 以内;总装车间配备 AGV 智能物流系统,零部件配送准时率达 99.9%。此外,工厂设有 2.5 公里测试跑道,涵盖 18 种路况,可模拟极端环境下的整车性能测试。

  2. 绿色制造实践
    车间顶部铺设光伏板,年发电量达 1640 万度,满足工厂 15% 的用电需求;涂装车间采用 “三涂一烘” 工艺,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低于 50mg/m³,较国标降低 75%;废水处理系统实现 99% 的重金属回收,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 95%。2024 年,该工厂获评 “国家级绿色工厂” 称号。

  3. 核心技术自主化
    小米在亦庄工厂实现了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生产。其中,自研的超级电机 V6s转速达 21000rpm,功率密度 6.78kW/kg,性能指标行业领先;电池车间采用 CTB(Cell to Body)一体化技术,体积利用率 77.8%,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5 分钟可增加续航 500km。


三、市场表现:SU7 领跑中大型车市场


  1. 销量持续突破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单月销量达 29,244 辆,位列国内中大型车销量榜首,市场份额 23.74%。第一季度累计交付 75,869 辆,同比增长 221%,跻身中国轿车销量榜第四名。截至 2025 年 4 月,SU7 全系累计交付超 21.6 万辆,其中售价 52.99 万元的SU7 Ultra上市三天锁单量突破 1.2 万辆,刷新高端电动车市场纪录。

  2. 订单与交付压力
    尽管产能快速提升,SU7 订单排期仍长达 27-30 周,部分车型(如 Pro 版)需等待 11 个月。为缓解压力,工厂将单日生产时间延长至 16 小时,并通过优化供应链(如武汉前副车架焊接项目投产)提升零部件供应效率。


四、未来战略:全球化与产能升级并行


  1. 海外市场布局
    小米计划 2025 年启动汽车出海,首站瞄准欧洲和东南亚市场。波兰 KD(散件组装)工厂已进入选址阶段,建成后将利用欧盟关税豁免政策降低成本;同时,小米与巴西、墨西哥政府就本地化生产展开谈判,复制 “印度手机模式”。2025 年 MWC 期间,小米 SU7 Ultra 将首次亮相海外,标志着全球化战略进入实操阶段。

  2. 供应链深度整合
    电池领域采用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弗迪电池)双供应商策略,标准版 SU7 随机混装两家的磷酸铁锂电池,高端车型则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确保产能弹性。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自研比例已提升至 60%,未来计划将自产电芯比例从当前的 30% 提高至 50%。

  3. 三期工厂规划
    三期工厂将聚焦智能化升级,规划引入更先进的压铸技术(如 9000T 一体化压铸机)和固态电池中试线,目标将单车生产周期从当前的 16 小时缩短至 12 小时。同时,工厂将预留智能驾驶测试场和用户体验中心,强化 “智造 + 体验” 的生态闭环。


五、政策与产业生态支持


北京经开区为小米提供了高效的政务服务和产业配套:二期工厂地块从征地到用地批复仅用时 63 天,较常规流程缩短 70%;区内拥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平台,支持小米开展车路协同、高精定位等前沿技术研发。此外,经开区的 “新基建” 补贴政策为工厂 5G 专网、算力中心建设节省约 2 亿元成本。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亦庄工厂已成为中国智造的标杆:通过 “双厂协同 + 三期储备” 的产能布局,支撑全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以 “黑灯工厂 + 绿色制造” 的技术路径,树立行业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典范;凭借 “爆款产品 + 全球化战略” 的市场策略,推动小米汽车跻身全球新能源车企第一梯队。未来,随着三期工厂的落地和供应链的进一步垂直整合,亦庄基地或将成为小米从 “中国智造” 走向 “全球智造” 的核心引擎。

小米汽车亦庄工厂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224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