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系列的最新动态主要集中在高性能旗舰车型小米 SU7 Ultra的上市及市场表现上,同时标准版和 Pro 版也在持续优化配置与服务。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读:
一、小米 SU7 Ultra:赛道级性能与智能化标杆
1. 核心性能参数
- 动力系统: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两台 V8s 电机 + 一台 V6s 电机),最大功率 1138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1.98 秒,最高车速 350km/h,是目前全球最快的四门量产电动车之一。
- 电池与续航: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容量 93.7kWh,CLTC 续航 630 公里,支持5.2C 超充(10%-80% 充电仅需 11 分钟),赛道连续两圈(纽北赛道单圈 20.832 公里)无热衰减。
- 底盘与操控:配备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Akebono 六活塞卡钳,车身采用泰坦合金材质,抗扭刚度达 51,000N・m/deg,赛道级冷却系统确保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
2. 智能化与配置
- 智能驾驶:搭载 Xiaomi HAD 全场景智驾系统,配备 1 颗 128 线激光雷达、11 颗高清摄像头、12 颗超声波雷达,双 NVIDIA Orin 芯片算力达 11.45EFLOPS,支持城市 NOA、端到端代客泊车等功能。
- 智能座舱:标配 16.1 英寸 3K 中控屏、56 英寸 AR-HUD、碳纤维运动座椅,搭载骁龙 8295 芯片,支持澎湃 OS 车机互联,可联动 10 亿米家智能设备。
- 赛道化设计:21 英寸倍耐力 P ZERO 轮胎、碳纤维前唇 / 尾翼 / 扩散器(全车 24 处碳纤维部件),最大下压力 285kg,纽北赛道圈速 6 分 46 秒 874,打破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纪录。
3. 价格与市场表现
- 售价:标准版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含竞速套装)。
- 销量:2025 年 2 月上市后,2 小时大定破 1 万台,3 月单月销量达 29,244 辆,一线城市(如深圳、上海)销量排名前三,用户中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车主占比超 50%。
二、小米 SU7 标准版与 Pro 版:性价比与长续航之选
1. 基础款(2024 款)
- 价格:标准版 21.59 万元,Pro 版 24.59 万元,Max 版 29.99 万元。
- 续航与动力:标准版 CLTC 续航 700 公里(磷酸铁锂电池),Pro 版 830 公里(宁德时代神行电池),Max 版 800 公里(三元锂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
- 智能配置:标配 Xiaomi Pilot Pro 智驾系统(高速领航 + 自动泊车),Pro 版和 Max 版升级为双 Orin-X 芯片 + 激光雷达,支持城市 NOA。
2. 2025 年升级亮点
- 新增配色:推出 “璀璨洋红” 专属配色(选装价 9000 元),搭配 20 英寸米型轮辋,内饰新增 “银河灰” 配色。
- 购车权益:2025 年 3 月起,全系赠送价值 8000 元 Nappa 真皮座椅、Xiaomi Pilot 智驾增强功能终身免费使用权,Ultra 用户额外享受 9 万元赛道套件权益。
- 售后优化:小米汽车启动授权服务网点招募,计划 2025 年将售后中心从省会城市扩展至地级市,部分区域提供免费拖车服务。
三、市场竞争与行业影响
1. 销量与市场地位
- 2025 年 Q1,小米 SU7 全国销量 75,869 辆,位列轿车销量榜第四,新能源车型中仅次于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比亚迪海鸥。
- 在一线城市,SU7 表现突出:深圳销量 3922 辆夺冠,上海 4009 辆逼近大众帕萨特,广州 3694 辆紧随 AION S。
2. 技术壁垒与供应链
- 三电系统:HyperEngine V8s 电机转速达 27,200rpm,CTB 倒置电芯技术实现 1200km 理论续航,电池包国产化率 100%。
- 生态协同:澎湃 OS 连接 10 亿设备,座舱响应速度比鸿蒙快 17%,支持 200 + 智能硬件接入,用户转化率达 29%(BBA 用户)。
3. 争议与挑战
- 售后服务:部分用户反馈维修网点不足(如上海仅 2 家服务中心,排队需半个月),湖北车主需往返 700 公里维修。
- 智驾宣传:尽管 SU7 的智驾系统仍为 L2 级,但部分用户误认为是 L3 级,小米因 “端到端代客泊车” 等功能被质疑夸大宣传。
- 电池安全:2025 年 3 月 SU7 高速碰撞事故引发对液态电池安全性的讨论,工信部随后发布 “史上最严电池令”,要求 2026 年实现电池 “不起火、不爆炸”。
四、未来展望
- 技术迭代:小米计划 2025 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 SU8,但行业分析认为 3 年内量产可能性较低,SU7 短期内仍将依赖液态电池技术。
- 全球化布局:泰国工厂 2025 年投产,产能 15 万辆 / 年,辐射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同步推进,SU7 Ultra 已在德国、法国开启预售。
- 生态扩展:小米宣布与美的、海尔合作,未来 SU7 将支持更多智能家居联动功能,进一步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 SU7 系列以SU7 Ultra为性能标杆,凭借赛道级表现与智能化生态巩固高端市场地位,同时标准版和 Pro 版通过价格下探与权益升级扩大用户群体。尽管面临售后服务与技术争议,小米凭借供应链整合与生态协同,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