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概念股的核心标的可从其供应链布局、技术合作及市场动态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最新产能规划与行业趋势,以下为重点标的及投资逻辑:
一、核心零部件与智能化供应商
- 汇川技术(300124.SZ)
- 合作内容: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汽车提供电驱动系统,覆盖电机、电控等关键环节,适配 SU7 全系车型。
- 增长逻辑: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电驱动系统需求将随产能释放激增。公司作为国内伺服系统龙头,技术壁垒高,2024 年电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45%,小米订单占比有望突破 15%。
-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毛利率承压。
- 凯众股份(603037.SH)
- 合作内容:通过小米缓冲块供应商审核,切入底盘减震赛道,同步开发线控制动技术。
- 增长逻辑:智能底盘是新能源汽车差异化竞争关键,公司国内减震元件市占率超 30%,小米 SU7 Ultra 高端车型订单占比提升,2025 年营收增速或达 30%。
- 技术壁垒:轻量化零部件技术适配小米汽车减重需求,客户拓展至华为、蔚来等车企。
- 华域汽车(600741.SH)
- 合作内容:供应内饰、电驱动铝壳盖、车灯等核心部件,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供应链。
- 增长逻辑:小米汽车产能扩张带动零部件采购规模,公司规模化生产能力突出,2024 年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增长 28%,小米订单贡献占比约 5%。
- 估值优势:当前市盈率不足 10 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电池与材料供应商
- 宁德时代(300750.SZ)
- 合作内容:独家供应 SU7 Ultra 车型麒麟电池,单车价值超 8 万元,能量密度达 255Wh/kg。
- 增长逻辑:小米汽车 2025 年电池需求预计超 30GWh,公司全球市占率超 35%,2024 年储能业务营收增长 120%,多元化布局降低风险。
- 技术壁垒:全固态电池研发领先,2025 年或实现量产,巩固技术优势。
- 比亚迪(002594.SZ)
- 合作内容: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提供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显著,适配标准版车型。
- 增长逻辑:比亚迪 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300 万辆,电池自供比例超 70%,小米订单占比约 3%,未来有望通过刀片电池技术深化合作。
- 政策红利: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需求端持续放量。
- 贝特瑞(835185.BJ)
- 合作内容:间接供应小米汽车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技术适配快充需求。
- 增长逻辑:小米 SU7 Ultra 支持 800V 快充,硅基负极渗透率提升,公司负极材料全球市占率 25%,2024 年海外营收占比超 40%。
- 技术迭代:4680 大圆柱电池配套负极材料已通过客户认证,2025 年或量产。
三、智能生态与检测服务
- 中机认检(301508.SZ)
- 合作内容:为小米汽车提供设计验证、自动驾驶测试等第三方检测服务,覆盖法规认证与性能评估。
- 增长逻辑:新能源汽车检测需求随行业扩容激增,公司 2024 年营收增长 35%,小米订单占比约 10%,未来可拓展至智能驾驶认证等高附加值领域。
- 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试点政策加速落地,检测认证需求持续增长。
- 光庭信息(301221.SZ)
- 合作内容:为小米汽车提供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包括人机交互界面验证、仿真场景构建等。
- 增长逻辑:公司是国内唯一通过 ASPICE CL3 认证的企业,2024 年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增长 50%,小米订单贡献占比超 20%。
- 技术壁垒:高精度地图适配能力突出,与四维图新合作开发定位系统。
四、车身制造与配套服务
- 津荣天宇(300988.SZ)
- 合作内容:供应电池结构件、车身冲压件,工艺精度达 0.01mm 级。
- 增长逻辑: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投产后,冲压件需求将翻倍,公司 2024 年新能源业务营收增长 55%,小米订单占比约 15%。
- 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毛利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
- 海泰科(301022.SZ)
- 合作内容:开发小米汽车注塑模具,适配 SU7 Ultra 智能座舱。
- 增长逻辑:公司模具产能 2025 年将达 1000 套,小米订单占比或提升至 30%,2024 年营收增长 40%。
- 技术壁垒:AI 模具设计系统缩短开发周期 30%,高分子新材料项目试产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五、市场动态与风险提示
- 产能扩张:小米汽车二期工厂 2025 年中投产,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带动供应链企业订单放量。
- 新车型布局:小米 YU7(纯电 SUV)预计 2025 年 8 月上市,续航 760km,或进一步拉动电池、电机需求。
- 风险因素:
- 销量不及预期:若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量低于 25 万辆,供应链企业业绩承压。
- 技术迭代风险: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变化可能导致部分供应商被替代。
- 行业竞争加剧:华为、特斯拉等巨头加速布局,市场份额争夺白热化。
六、投资策略建议
- 核心标的:优先选择与小米深度绑定、技术壁垒高的企业,如汇川技术(动力系统)、宁德时代(电池)、凯众股份(智能底盘)。
- 成长潜力:关注轻量化与智能化领域,如贝特瑞(材料)、光庭信息(自动驾驶)。
- 风险对冲:分散配置不同环节供应商,避免单一业务依赖。
总结:小米汽车 2025 年供应链企业将受益于产能释放与技术升级,投资者需紧密跟踪其销量进展、新车型发布及行业政策动态,结合公司基本面与估值水平进行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