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销量、新车型发布、产能扩张及技术升级等方面均有显著进展,展现出其在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以下是综合最新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销量表现:稳居市场头部,订单波动但产能充足
- 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小米 SU7 在 3 月以 29,244 辆的成绩登顶国内中大型车销量榜首,占据 23.74% 的市场份额,远超比亚迪汉(12.71%)和奥迪 A6L(12.26%)。第一季度累计销量达 75,869 辆,跻身轿车市场前十,仅次于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 和比亚迪海鸥。
- 4 月订单波动但存量充足:受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观望影响,4 月第 15 周(4 月 7 日 - 13 日)新增订单未突破 1 万辆,但存量订单仍超过 15 万辆,生产线维持满负荷运转。4 月第 2 周,小米 SU7 以 0.62 万辆的销量环比增长 24%,排名新势力周榜第四。
二、新车型动态:SU7 Ultra 上市,YU7 蓄势待发
- SU7 Ultra 性能碾压竞品:作为小米汽车的旗舰车型,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正式上市,售价 52.99 万元起。其搭载三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极速可达 350km/h,性能超越特斯拉 Model S Plaid 和保时捷 Taycan Turbo S。此外,该车配备赛道级散热系统、碳陶瓷制动盘及纽北调校底盘,原厂即可下赛道。
- YU7 定位中大型智能轿跑: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亮相的 YU7,以 “流体雕塑” 设计语言和 0.195Cd 风阻系数吸引关注。其搭载 X-Pilot 4.0 系统,配备 31 个高精度传感器(含 4 颗 128 线激光雷达),支持全国 45 个城市的城市 NOA 功能。续航方面,YU7 采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工况续航突破 850 公里,800V 高压平台支持 480kW 超充技术,充电 5 分钟可增加 300 公里续航。该车计划于 6-7 月正式上市,预计售价 25-30 万元。
三、产能扩张:工厂建设加速,2025 年目标 35 万辆
- 北京亦庄二期工厂即将投产:小米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2025 年 6 月中旬竣工,年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该工厂将优先满足 YU7 车型的生产需求,助力小米实现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 武汉工厂启动建设:小米汽车武汉工厂选址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总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工厂相邻。该工厂预计 2025 年投产,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将为小米 2026 年百万辆产销目标奠定基础。
四、技术突破:自动驾驶与三电系统升级
- X-Pilot 4.0 系统落地:小米自研的 X-Pilot 4.0 系统于 4 月启动用户测试,计划 5 月开通 10 个城市的城市 NOA 功能,8 月实现全国覆盖。该系统搭载 NVIDIA Orin-X 芯片组,算力达 1024TOPS,支持无保护路口掉头、隧道自动跟车等复杂场景。
- 电池技术迭代:小米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 CTB 3.0 一体化电池技术已量产,能量密度提升 30%。此外,小米计划 2027 年量产固态电池,实现 5 分钟充电 200 公里续航,并通过 800V 高压平台进一步优化补能效率。
五、政策与市场拓展:补贴利好与全球化布局
- 新能源补贴政策加码:2025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实施,个人消费者最高可享 2 万元购车补贴,且新能源车牌车辆可免受限行影响。这一政策预计刺激小米 SU7 等车型的销量增长。
- 欧洲市场蓄势待发:小米计划 2027 年进军欧洲,首推 SU7 Ultra 等车型。目前已启动欧洲建厂筹备工作,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降低成本。小米 SU7 Ultra 在 2025 年 MWC 展会上完成欧洲首秀,其性能与智能化配置吸引了广泛关注。
六、用户口碑与争议:安全性能获赞,智驾系统存疑
- 安全案例提振信心:2024 年 12 月,一辆小米 SU7 Pro 在坠崖事故中翻滚多次后,乘员舱框架保持完整,车门可正常开启,车内四人仅受轻伤。车主于 2025 年 4 月再次购买 SU7 MAX,并公开感谢小米的安全设计,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 智驾事故引发质疑:2025 年 3 月,安徽池祁高速发生 SU7 标准版碰撞隔离桩后爆燃事故,导致三人遇难。家属质疑 NOA 系统未有效识别施工路障、车门锁死阻碍逃生,引发公众对智能驾驶宣传与实际能力差距的讨论。
七、未来展望:产能与技术双轮驱动
- 产能释放与销量目标:随着北京亦庄二期和武汉工厂的投产,小米汽车 2025 年产能将突破 30 万辆,2026 年目标提升至 100 万辆。雷军表示,小米将通过 “硬件 + 软件 + 服务” 模式强化生态护城河,计划 2030 年跻身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
- 技术持续创新:小米计划 2026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并通过自研 AI 芯片和 “视觉 + 激光雷达 + 高精地图” 方案提升感知冗余。此外,固态电池量产和超充技术的落地将进一步巩固其技术优势。
总结
2025 年是小米汽车从 “颠覆者” 向 “适应者” 转型的关键一年。凭借 SU7 系列的热销、新车型的推出、产能的快速扩张及技术的持续迭代,小米汽车在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地位日益稳固。尽管面临订单波动和智驾系统争议,但其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和全球化布局仍为未来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并为长期竞争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