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外观设计延续了品牌 “科技与美学融合” 的核心思路,同时针对不同车型定位进行了差异化创新。以下是基于官方信息及实车曝光的具体解析:
一、SU7 系列:轿跑美学的极致进化
- SU7 Ultra(性能旗舰)
- 赛道化设计语言:基于 SU7 Max 打造,车身尺寸加大至 5115/1970/1465mm,轴距 3000mm,采用宽体低趴姿态。全车覆盖 17 处碳纤维部件(如车顶、侧裙、尾翼),总减重超 599kg,整备质量<2400kg,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
- 空气动力学强化:前包围配备大尺寸前铲和菱形网格进气口,尾部搭载碳纤维固定式大尾翼(最大下压力 285kg)及主动扩散器(0-16 度自适应调节),配合后轮拱镂空设计,实现赛道级气流管理。
- 专属标识与配色:提供闪电黄、太空银、鹦鹉绿等 5 种赛道主题配色,前脸车标及尾部标识均采用黑化处理,前机舱盖和后备厢盖加入银色涂装,凸显性能属性。
- SU7 特别版(个性化定制)
- 璀璨洋红 15 周年纪念版:采用潘通年度色洋红为基底,加入红色珠光粉,阳光下呈现蓝紫渐变效果,搭配专属米型轮毂和黄色卡钳,选装价 9000 元。
- 轮毂与内饰升级:新增 20 英寸白色米轮毂(含 Brembo 卡钳)、21 英寸金属钕色运动轮毂,内饰提供米灰色 Nappa 真皮座椅,限时赠送价值 8000 元的材质升级。
二、御 7(YU7):智能 SUV 的跨界突破
- 轿跑 SUV 造型
- 车身比例:长宽高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采用溜背式设计,车顶线条从 B 柱流畅下滑至尾部,兼顾空间与运动感。
- 前脸创新:封闭式格栅搭配十字型日行灯,灯组上方设置风道,气流从前机舱盖后端排出,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风阻系数 0.23Cd)。
- 尾部设计:透明灯罩内嵌 U 型贯穿尾灯,后扰流板与小鸭尾组合提升高速稳定性,后包围两侧导流槽集成摄像头,尾窗采用隐藏式雨刷。
- 科技配置融合
- 激光雷达与传感器:车顶搭载双 Orin-X 芯片驱动的激光雷达,前翼子板集成侧向摄像头,全车配备 31 个高精度传感器(含 4 颗 128 线激光雷达),支持高阶智驾。
- 星环灯语交互:尾部独创星环 LED 灯组,可通过灯光变化实现车与车、车与人的信息传递,支持自定义灯语编程。
- 细节工艺
- 车漆技术:提供量子银(纳米渐变镀膜)、寒武岩灰等 4 款定制车漆,量子银在不同光线下呈现蓝紫渐变效果,工艺复杂度提升 30%。
- 轮毂与轮胎:标配 20 英寸低风阻花瓣轮毂,可选装 21 英寸金属钕色运动轮毂,匹配米其林 PS EV 轮胎,兼顾续航与抓地力。
三、设计语言与行业趋势
- 家族化基因
- 米家符号传承:SU7 和御 7 均采用 “米” 字灯带、贯穿式尾灯等标志性元素,前脸封闭式格栅与三角大灯组合形成高辨识度视觉符号。
- 极简科技风:内饰取消传统仪表盘,改用前挡风玻璃下方的环幕投影屏(等效 25 英寸),配合 16.1 英寸中控屏,实现 “无按键化” 交互。
- 空气动力学优化
- 极致低风阻:SU7 Ultra 风阻系数 0.195Cd,御 7 为 0.23Cd,通过隐藏式门把手、无框车门、底盘平整化设计等细节实现,较同级竞品降低约 15% 能耗。
- 赛道级调校:SU7 Ultra 前唇、侧裙、尾翼等部件均经过风洞测试,最大整车下压力达 2145kg,可媲美超跑。
- 材质与工艺创新
- 轻量化技术:SU7 Ultra 全车使用 24 处碳纤维部件,御 7 采用三层镀银天幕(紫外线隔绝率 99.9%),兼顾减重与隔热性能。
- 智能灯组:SU7 Ultra 尾灯集成 360 颗超红光 LED,支持动态转向指示;御 7 前大灯组配备独立光导纤维,实现自适应远光灯遮蔽。
四、用户共创与个性化
- 颜色与轮毂定制
- 灵活选装:SU7 系列提供 9 款外观颜色(含 3 款免费)、5 款内饰配色,御 7 同步开放车漆、轮毂、卡钳颜色的个性化组合,选装方案超百种。
- 生态联动:用户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自定义灯光主题、车机壁纸,甚至将手机端的 MIUI 主题同步至车载系统。
- 场景化设计
- 充电美学:充电口盖板集成呼吸灯,充电时灯光随电量百分比动态变化,支持通过手机 APP 远程设置灯光节奏。
- 跨界联名:与 AX 改色膜合作推出 “璀璨洋红” 官方改色方案,非小米车主亦可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得同款车漆效果。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外观设计在性能化、智能化、个性化三个维度实现突破:SU7 Ultra 以赛道基因重新定义电动轿跑美学,御 7 则通过跨界设计树立智能 SUV 新标杆。同时,小米延续了 “科技普惠” 理念,将激光雷达、星环灯语等高端配置下放至主流车型,并通过用户共创机制深化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未来,随着欧洲研发中心的建立及四电机驱动等新技术落地,小米汽车的设计语言或将迎来更颠覆性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