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空气悬架领域的布局已进入技术迭代与市场普及的关键阶段。结合现有车型配置、2025 年新车规划及行业趋势,小米空气悬架的技术路径、应用场景及市场策略可概括为以下维度:
一、现有车型空气悬架配置解析
1. 小米 SU7(2023 款)
- 配置定位:仅顶配车型(800km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搭载单腔空气悬架,中低配车型采用传统悬架系统。
- 技术参数:
- 高度调节范围:-20mm 至 + 30mm,标准离地间隙 134mm,最低 114mm,最高 164mm。
- 供应商:拓普集团(闭式空悬系统)。
- 成本控制:单腔空悬系统成本约 1.2 万元,低于双腔(约 2 万元)。
- 用户反馈:
- 舒适性:滤震效果优于传统悬架,但单腔结构在高速过弯时侧倾抑制较弱。
- 可靠性:2025 年初发生一起因超速过坑导致空气弹簧滑出的案例,官方判定为外力冲击而非质量问题。
2. 小米 SU7 Ultra(2025 款)
- 性能升级:
- 双腔空气弹簧:支持高低刚度切换,提升赛道操控性(如纽北测试中过弯侧倾减少 30%)。
- 全主动悬架:搭载 4.6kW 轮端动力源和双阀 CDC,实现 “零颠簸、零侧倾、零俯仰”,可通过手机控制悬架跳舞。
- 硬件配置:
- 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380mm)+ Akebono 六活塞卡钳,配合空气悬架提升制动稳定性。
- 倍耐力 P ZERO 定制轮胎(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抓地力提升 15%。
二、2025 年新车空气悬架规划
1. 小米 YU7(中大型纯电 SUV)
- 配置亮点:
- 全系标配空气悬架:采用单腔结构 + CDC,支持五连杆后悬,优化后排空间与操控性。
- 后轮转向:搭配空气悬架实现更小转弯半径(11.7m),提升城市驾驶灵活性。
- 技术协同:
- 800V 高压平台 + CDC 协同控制,降低电耗 5%,续航提升至 719km。
2. 小米增程 SUV(代号昆仑)
- 差异化策略:
- 增程专属调校:空气悬架针对车身重量(预计 2.4 吨)优化,提升高速稳定性。
- 成本下沉:入门版车型可选装空气悬架,价格或下探至 18 万元。
3. 智能底盘预研技术
- 全主动悬架:
- 四电机独立驱动 + 线控转向,实现 “反向侧倾”(类似摩托车压弯姿态),提升赛道性能。
- 140mm 高度调节范围,支持连续原地起跳(举升力 44400N)。
- 线控化:
- 48V 线控制动(全干式设计)响应速度提升 40%,拖滞力矩降低 50%,续航增加 10km。
- 48V 线控转向实现 5:1-15:1 转向比调节,支持无方向盘座舱。
三、技术迭代与供应链布局
1. 国产供应链主导
- 核心供应商:
- 拓普集团:为 SU7 Max、YU7 提供闭式空悬系统,2025 年产能预计达 30 万套。
- 中鼎股份:通过收购 KACO 实现技术国产化,为 SU7 Ultra 供应双腔空悬。
- 孔辉科技:占据国内空悬市场 44.5% 份额,为小米提供单腔 / 双腔空气弹簧。
- 成本优势:国产空悬系统成本较外资品牌低 30%-50%,2025 年单车成本预计降至 1 万元以下。
2. 技术升级路径
- 单腔→双腔→三腔:
- 2025 年主力车型(如 SU7 Ultra)采用双腔空悬,三腔技术进入研发阶段(预计 2026 年量产)。
- 双腔空悬通过两组气囊实现刚度切换,过弯侧倾减少 25%,舒适性提升 15%。
- 智能化融合:
- 空气悬架与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联动,实现 “魔毯预瞄” 功能(提前 500ms 调整悬架)。
- 接入小米生态系统,支持手机 APP 自定义悬架模式(如 “露营模式” 自动抬高车身)。
四、市场竞争与用户需求
1. 行业趋势
- 渗透率提升:2025 年国内乘用车空气悬架渗透率预计达 15%,市场规模 38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41.3%。
- 价格下探:30 万元级车型成为主流,极氪 001、小鹏 X9 等竞品推动空气悬架普及。
2. 小米策略
- 配置差异化:
- 入门车型选装:增程 SUV 入门版可选装空气悬架,价格比竞品低 15%。
- 性能车型标配:SU7 Ultra、YU7 等高端车型标配双腔空悬,强化 “50 万以内最好开” 标签。
- 用户痛点解决:
- 可靠性:空气弹簧寿命提升至 10 年 / 30 万公里(较 2023 年增加 50%)。
- 维护成本:提供 “空悬无忧” 套餐(包含 5 年免费保养 + 事故免费更换)。
五、总结与展望
2025 年小米汽车空气悬架的核心逻辑是 **“技术迭代 + 成本控制 + 生态协同”**:
- 技术层面:从单腔向双腔 / 全主动升级,融合线控化与智能化。
- 市场层面:通过国产供应链降低成本,在 25-40 万元价格区间实现空气悬架普及。
- 用户层面:依托小米生态系统,提供个性化悬架体验,强化品牌 “极致性价比” 形象。
未来,随着三腔空悬、全主动悬架等技术的量产,小米有望在 5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与传统豪华品牌竞争,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