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中山市的布局已呈现出销售网络拓展、政策支持深化、产业链协同的多维态势,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广
- 政府补贴与购车优惠
中山市在 2025 年延续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针对小米 SU7 推出最高 1.5 万元的政府补贴,补贴时效覆盖全年(2025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此外,针对跨年度的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需求,中山市还提供2 万元新能源购车补贴,进一步刺激本地消费市场。例如,消费者若在 2024 年报废旧车并在 2025 年 2 月 28 日前完成新车登记,可享受相应补贴。
市场活动:2025 年 4 月 18 日,中山举办了小米 SU7 五一团购会,推出 3 款车型限时抢购,包括 700km 后驱长续航智驾版(21.59 万元)、830km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24.59 万元)和 800km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29.99 万元),显示小米汽车在中山的销售渠道已逐步完善。
- 产业政策与战略契合
中山市在 2025 年发布的《中山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支持氢能、储能、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 5000 万元的资金支持。这一政策与小米汽车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如 BEV+Transformer 技术)的研发方向高度契合,为双方未来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链协同与本地化布局
- 企业合作与生态整合
-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合作:2024 年 9 月,广东天讯达资讯科技与小米集团广东分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家居、车联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动 “人车家” 场景的无缝互联。
- 销售与服务网络:2025 年 1 月,中山小米景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 500 万元,经营范围涵盖新能源汽车销售、充电桩运营等,标志着小米在中山的销售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 供应链与产业集群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聚集了御传新能源(年产 180 万套减速器)、武藏精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企业。尽管目前未直接披露小米与中山本地供应链企业的合作,但中山在氢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如喜玛拉雅氢能科技)可能为小米未来的技术布局提供潜在支持。
三、2025 年战略与市场目标
- 销量目标与产能规划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北京亦庄工厂二期的投产(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年产能超 30 万辆)。中山作为华南市场的重要节点,其销售网络的完善将助力小米在该区域的市场渗透。
- 产品与技术迭代
2025 年,小米汽车计划推出首款中大型 SUV——YU7(定位 Model Y 竞品,售价预计高于 SU7 约 3-5 万元),并加速布局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等前沿技术。中山市的政策支持和产业环境可能为这些新技术的本地化测试与应用提供场景。
四、未来展望与潜在机遇
- 华南市场拓展
小米汽车已在广州设立华南首个交付中心(位于国锐科学城未来科技谷),未来可能进一步向中山等大湾区城市延伸,形成 “生产 - 销售 - 服务” 的闭环。
- 氢能与储能布局
中山市正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计划 2026 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 620 辆以上,并建设 15 座加氢站。若小米未来涉足氢能领域,中山的产业生态将成为重要支撑。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中山市对新能源产业的资金补贴、人才支持等政策将持续至 2025 年底,小米可通过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储能、智能驾驶)获得更多资源支持。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在中山的布局以销售网络拓展、政策红利利用、产业链协同为核心,短期内重点聚焦市场推广与本地化服务,长期则可能结合中山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探索技术合作与产能扩张。对于消费者而言,中山的购车补贴和车型选择(如 SU7 系列)为其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选项;对于行业观察者,小米与中山的互动将成为其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落地 ** 的重要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