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全年销量数据尚未完全统计,但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第一季度销售报告,小米 SU7 系列(含 SU7 Ultra)已展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表现
- 总销量与市场地位
2025 年 1-3 月,小米 SU7 累计销量达75,869 辆,稳居新势力车型销量榜首,远超第二名小鹏 MONA M03(47,130 辆)和理想 L6(44,347 辆)。这一成绩使其在中大型车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一,并在全品类轿车中跻身第四,仅次于吉利银河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 和比亚迪海鸥。
- 单月增长趋势
3 月单月销量突破29,244 辆,环比增长 23.25%,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小米 SU7 已连续六个月保持月销量 2 万辆以上的稳定输出,3 月销量更是接近 3 万辆大关,展现出持续的市场热度。
- 细分市场表现
- 高端车型贡献显著:小米 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 27 日上市后,迅速成为销量增长点。截至 3 月 2 日首车交付时,其订单已突破 19,000 台,提前完成全年 1 万辆的销售目标。3 月新增订单中,约 25%-30% 来自 Ultra 版本,进一步巩固了小米在高端纯电轿车市场的地位。
- 用户群体特征:购车用户中,BBA(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车主占比超过 50%,女性用户约占 20%,显示出对传统豪华品牌用户的强吸引力。
二、销量背后的支撑因素
- 产品竞争力
- 性能与技术:小米 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2 秒以内,续航里程达 1200km(CTB 倒置电芯技术),并以 2 分 09 秒 944 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量产车圈速纪录。
- 性价比策略:标准版 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Ultra 版 52.99 万元,相比同级别豪华车型(如保时捷 Taycan)具备显著价格优势,同时毛利率达 20.4%,高于特斯拉的 16.3%。
- 产能与交付能力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产能已提升至 30 万辆 / 年,二期工厂投产后将进一步缓解交付压力。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锁单量超 43 万台,剩余未交付订单约 15 万台,交付周期最长需等待 49 周(约 11 个月)。
- 渠道与品牌影响力
依托全球 1.5 万家小米之家门店(2025 年计划扩展至 2 万家),小米汽车快速渗透下沉市场。同时,通过赛事营销(如纽北赛道刷圈、专业赛道挑战)和生态协同(人形机器人技术赋能),品牌形象与用户认可度持续提升。
三、全年销量预测与展望
- 官方目标与市场预期
小米汽车官方计划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这一目标基于现有产能爬坡和订单储备(截至 3 月锁单量超 43 万台)。第三方机构预测,若供应链稳定,全年销量有望突破 40 万辆,成为新势力品牌中的 “现象级” 车型。
- 潜在挑战与风险
- 市场竞争加剧:2025 年新势力品牌密集推出新车(如小鹏 MONA M03、零跑 B10),可能分流部分消费者。
- 舆论与口碑管理:近期小米 SU7 因高速碰撞事件引发争议,需通过透明化沟通维护品牌信任。
- 产能与交付压力:尽管工厂扩产,但订单积压可能导致用户等待周期过长,影响购车体验。
四、数据获取建议
若需获取 2025 年全年销量数据,建议关注以下时间节点和渠道:
- 季度报告:小米集团通常在每季度末(4 月、7 月、10 月、次年 1 月)发布财报,披露汽车业务销售进展。
- 行业统计:乘联会、中汽协等机构每月发布乘用车销量数据,可通过其官网或权威媒体(如汽车之家、易车)获取。
- 官方动态:小米汽车官网、雷军个人微博及小米集团公关部账号会不定期更新销量及交付信息。
总结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以75,869 辆的销量成为新势力车型冠军,3 月单月销量近 3 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结合产能提升、订单储备及官方目标,全年销量有望突破 35 万辆。若想获取实时数据,建议持续关注小米官方发布及行业机构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