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公开数据,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销量表现强劲,展现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以下是具体数据及分析:
一、2025 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75,869 辆
- 核心车型表现:
小米 SU7 作为首款量产车型,在 2025 年 1-3 月累计交付 75,869 辆,稳居新势力车型销量榜首。这一成绩远超第二名小鹏 MONA M03(47,130 辆)和第三名理想 L6(44,347 辆),市场份额优势显著。
- 单月增长趋势:
-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单月销量达 29,244 辆,环比增长 23.25%,连续六个月保持 2 万辆以上的稳定输出。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小米汽车的月销纪录,还以 23.74% 的市场份额占据国内中大型车销量榜首,超过比亚迪汉、奥迪 A6L 等传统豪强。
- 从季度结构看,小米 SU7 的销量呈现逐月递增趋势:1 月约 2.2 万辆,2 月约 2.46 万辆,3 月突破 2.9 万辆,显示出产能爬坡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效应。
- 订单与交付压力: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小米 SU7 累计锁单量已超过 43 万台,剩余未交付订单仍高达约 15 万台,交付周期最长需等待 49 周(约 11 个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小米汽车 “高配低价” 策略的成功,但也凸显了产能瓶颈对销量的制约。
二、全年目标与市场预期
- 官方销量目标上调: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 4 月 1 日宣布,将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主要得益于产能提升和 SU7 Ultra 等新车型的市场热度。若按此目标推算,小米汽车需在 2025 年剩余 9 个月内平均每月交付约 3.1 万辆,较 3 月单月销量增长 6.1%。
- 市场增长潜力:
- 新车型贡献:小米 SU7 Ultra 发布后 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已完成全年销售任务,预计将进一步拉动销量增长。
- 渠道扩张:小米之家门店网络已覆盖全国 58 座城市,并计划在 2025 年扩展至 2 万家,下沉市场的渗透将为销量提供支撑。
- 品牌竞争力:小米 SU7 在苹果用户(占比 51.9%)和 BBA 用户(转化率 29%)中的高渗透率,显示其在高端市场的独特优势。
三、行业地位与竞争环境
- 新势力阵营领先: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销量不仅领跑新势力品牌,还超过了部分传统车企。例如,其季度销量已接近比亚迪汉(季度销量约 5 万辆),并在中大型车市场占据 23.74% 的份额,远超第二名的 12.71%。
- 供应链与产能挑战:
尽管小米汽车通过提升工厂产能(如北京亦庄工厂的扩建)逐步缓解交付压力,但芯片短缺、电池供应波动等问题仍可能影响后续销量。此外,特斯拉、小鹏等竞争对手的降价策略和新品发布也可能对市场份额构成威胁。
四、财务与盈利前景
- 亏损收窄趋势:
2024 年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为 18.5%,第四季度提升至 20.4%,接近特斯拉水平。尽管全年仍亏损 62 亿元,但每辆车亏损已从早期的约 8 万元收窄至 4.5 万元,显示出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的成效。
- 盈利时间表:
市场预测小米汽车有望在 2025 年实现单季度盈利,成为继理想、问界、零跑后第四家扭亏为盈的新势力车企。若全年销量达到 35 万辆,营收规模将突破 700 亿元,为盈利奠定基础。
五、数据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4 月销量待更新:
目前公开数据仅覆盖至 2025 年 3 月,4 月销量尚未完整公布。根据 4 月 7 日 - 13 日的周数据,小米汽车当周销量为 6,300 辆,若以此推算,4 月销量可能在 2.5 万 - 2.8 万辆之间,但需等待官方确认。
- 全球市场拓展:
现有数据主要反映中国市场表现,小米汽车的海外扩张(如欧洲、东南亚)尚未形成规模贡献。若其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未来销量增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总结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小米汽车累计销量为75,869 辆,其中 3 月单月销量 29,244 辆,全年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其市场地位得益于产品竞争力、产能提升和渠道扩张,但供应链瓶颈和市场竞争仍是主要挑战。若能持续优化交付效率并拓展海外市场,小米汽车有望在 2025 年实现销量与盈利的双重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