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泊车技术在硬件配置、算法优化及场景覆盖上均有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用户反馈与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以下从技术特性、实际表现、竞品对比及未来趋势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特性:全栈自研与生态协同
1. 硬件配置
小米 SU7 搭载了 5R1V 传感器方案(5 个毫米波雷达 + 1 个摄像头),顶配车型进一步配备激光雷达、11 个高清摄像头及中短程雷达,形成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其中,激光雷达的加入显著提升了夜间及复杂环境下的障碍物识别能力,例如在机械库位泊车时,可实现最小单侧 5cm 的精准泊入。
2. 算法突破
- 端到端大模型:通过整合感知与决策模块,小米 SU7 的端到端模型实现了从车位启动到泊入的全流程无缝衔接。例如,在地下车库中,车辆可自动规划路径、避让行人,并在遇到工字钢立柱时通过变焦 BEV 技术动态调整感知分辨率,提前预警障碍物。
- 机械库位泊车:针对机械库位的特殊场景,小米自研了 “工字钢识别检测模型”,通过深度学习 20 万帧标注数据,实现对库位口立柱的精准识别。结合端到端算法,车辆可在库位外与轮毂保持 3 厘米安全距离,泊入后达到 1 厘米的精确预警效果。
3. 生态联动
小米 SU7 与米家生态深度整合,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或手机 APP 远程控制泊车。例如,使用小爱同学唤醒泊车功能后,车辆会自动扫描周边车位并推荐最优选项,泊车完成后还能联动智能家居设备(如开启车库灯光)。
二、实际表现:场景覆盖与用户反馈
1. 常规场景
- 自动泊车:支持侧方位、垂直车位等 200 余种车位类型,单次泊车耗时约 20-30 秒。用户实测显示,在小区和商场停车场中,泊车成功率较高,且前后左右距离居中。
- 代客泊车:最长支持 2 公里停车场路线,可自动过闸、礼让行人。在断头路车位实测中,小米 SU7 能在 1 分 10 秒内完成泊车,但部分用户反馈在极端狭窄环境下仍需人工干预。
2. 复杂场景
- 机械库位:2024 年 9 月通过 OTA 升级新增机械库位泊车功能,支持最小 2.05 米宽度的库位。但早期版本存在识别不稳定问题,例如部分用户反映车辆因 “认为车位太窄” 而拒绝入库。2025 年技术迭代后,端到端算法将泊车精度提升至 1 厘米,基本解决这一问题。
- 夜间泊车:通过传感器灵敏度自动调节及激光雷达补盲,小米 SU7 在低光环境下的泊车表现优于传统视觉方案。例如,在无路灯的地下车库中,仍能准确识别车位线及障碍物。
3. 用户争议
- 故障事件:2024 年 11 月,因云端服务授时同步异常,小米 SU7 出现大规模自动泊车撞墙事故,涉及 70 余辆车。官方通过 OTA 升级修复了该问题,并加强了冗余保护策略,但部分用户对系统可靠性仍存疑虑。
- 召回与升级:2025 年 1 月,小米召回 3.1 万辆 SU7 标准版,通过 OTA 优化智能泊车辅助功能。用户反馈显示,升级后系统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准确性显著提升,但仍有个别案例报告 “未及时预警”。
三、竞品对比:优势与差距
1. 极氪 007
- 技术亮点:搭载浩瀚智驾 2.0 系统,首创机械立体车位泊车技术,可处理无车位线、断头路等极端场景。其 FTP 指尖泊车功能允许用户在屏幕上拖动 3D 模拟车辆至目标位置,泊车效率与灵活性领先。
- 对比分析:极氪 007 在复杂场景下的自动化程度更高,而小米 SU7 的优势在于生态整合及用户交互体验。例如,小米的语音控制和手机 APP 操作更贴合年轻用户需求。
2. 阿维塔 12
- 技术亮点:采用 HUAWEI ADS3.0 系统,配备 29 颗传感器,代客泊车功能支持全程自动驾驶。其三激光方案减小了前向盲区,在 90 度转弯时可自动闪灯提醒周边车辆。
- 对比分析:阿维塔 12 在泊车精度和安全性上更优,而小米 SU7 的成本控制更具竞争力。例如,小米 SU7 标准版售价约 21.59 万元,低于阿维塔 12 的入门款。
3. 特斯拉 Model 3
- 技术亮点:依赖纯视觉方案,通过影子模式持续学习用户驾驶习惯。其自动泊车功能在车位识别速度上表现优异,但在机械库位等复杂场景中易受环境干扰。
- 对比分析:小米 SU7 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在极端环境下更可靠,而特斯拉的算法迭代速度更快。例如,特斯拉通过 FSD Beta 版本不断优化泊车策略,而小米则依赖 OTA 升级。
四、未来趋势: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1. 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小米已参与五部委 “车路云一体化” 试点,通过 V2X 通信与路侧设备协同,提升泊车效率。例如,在武汉、沈阳等试点城市,车辆可接收云端实时车位信息,自动规划最优泊车路径。
2. 端到端模型深化
2025 年,小米计划将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应用于更多场景,例如跨楼层泊车、记忆泊车等。同时,通过用户驾驶数据训练,进一步优化轨迹拟人化和通行效率。
3. 硬件成本下探
随着激光雷达等硬件国产化率提升,小米可能在中低配车型中普及高阶泊车功能。例如,2025 款 SU7 标准版或将搭载简化版激光雷达,以降低成本并扩大市场份额。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泊车技术在硬件配置、算法优化及生态整合上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机械库位等复杂场景中实现了突破。尽管仍存在用户争议与竞品压力,但其全栈自研能力及 “车路云一体化” 布局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消费者而言,小米 SU7 适合追求高性价比与智能生态的用户,而极氪 007、阿维塔 12 等竞品则更适合对极端场景处理有更高要求的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