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小米在 2025 年推出的高性能车型小米 SU7 Ultra已正式上市,其标准版官方指导价为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为81.49 万元。尽管 SU7 Ultra 严格意义上属于四门电动轿车,但其性能参数和赛道表现已接近传统跑车标准,可视为小米在高性能市场的重要布局。以下从技术突破、定价逻辑和市场影响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突破:重新定义电动性能车标准
- 动力与性能
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系统(双 V8s+V6s),综合最大功率达 1548 马力,零百加速仅需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这一数据超越了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7 分 07 秒纽北圈速),并以6 分 46 秒 874的成绩刷新了纽北最速四门量产车纪录。其动力系统采用自研硅钢电机(转速 27200 转 / 分钟)和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1330kW 峰值放电功率),10%-80% 充电仅需 11 分钟。
- 赛道化设计
全车 21 处使用碳纤维材料(总 5.5 平方米),包括车顶、尾翼和扩散器,整车下压力达 285kg。配备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和倍耐力 P ZERO 赛道轮胎,100km/h-0 制动距离仅 30.8 米。赛道模式支持地理围栏识别,强制要求车主通过安全培训。
- 智能与豪华
搭载骁龙 8295 芯片和 Xiaomi HAD 智能驾驶系统,支持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内饰采用 Alcantara 材质和碳纤维方向盘,标配 25 扬声器音响、座椅按摩及双 50W 无线充电。
二、定价逻辑:供应链整合与生态协同
- 成本控制
- 碳纤维材料:通过与国产供应商合作,将碳纤维成本从传统进口的数千元 / 公斤降至 100 元 / 公斤,实现全车碳纤维部件免费赠送。
- 电机与电池:自研 V8s 电机成本为保时捷采购博世同类产品的 50%,宁德时代定制电池包通过高导电解液技术降低内阻。
- 供应链协同:共享小米生态链企业(如智米、云米)的供应链网络,车载音响成本降低 30%。
- 市场定位
SU7 Ultra 的定价策略兼顾性能与性价比:
- 标准版 52.99 万元:对标 BBA 中大型轿车(如宝马 5 系、奔驰 E 级),吸引传统豪华品牌用户(占比超 50%)。
- 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瞄准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180 万元)和特斯拉 Model S Plaid(约百万元),以 “性能翻倍、价格减半” 形成差异化竞争。
- 用户权益
购车赠送价值 9 万元的赛道权益(如碳纤维部件、五年保养),并提供 3999 元年费的专属赛道服务(含救援、维修折扣)。
三、市场影响:重塑电动性能车格局
- 对传统豪华品牌的冲击
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的价格实现超跑级性能,迫使保时捷、法拉利等品牌重新审视价值逻辑。例如,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的圈速落后 SU7 Ultra 近 20 秒,但售价却是其 3 倍。行业分析师认为,小米的定价策略可能引发 “锚点效应”,倒逼超豪华品牌降价或提升技术门槛。
- 对新势力的启发
小米通过 “技术 + 供应链” 双重突破,为新势力提供了高端化路径。例如,哪吒 GT(17.88 万 - 22.68 万元)和羿驰 01(预计 25 万元)等车型虽定位更低,但同样受益于供应链降本趋势。
- 用户认知变化
SU7 Ultra 的上市标志着消费者开始用理性尺度衡量性能车价值。其 2 小时大定破万台、港股股价飙升 4% 的市场反馈,印证了 “技术平权” 理念的成功。
四、未来展望:小米的跑车布局
尽管 SU7 Ultra 已足够惊艳,小米的高性能之路并未止步:
- 四电机技术:正在开发的轮边四电机系统综合功率达 1511kW(2054 马力),未来或应用于独立跑车。
- 全主动悬架:智能悬架系统可实现车身高度和阻尼的实时调节,提升赛道操控性。
- 品牌延伸:投资品牌羿驰 01(原小跑车 SC-01)预计 2025 年上市,定位 25 万元级纯电跑车,进一步覆盖细分市场。
总结
小米 SU7 Ultra 的定价(52.99 万 - 81.49 万元)不仅是一款车的价格标签,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电动化赛道的里程碑。通过自研技术、供应链整合和生态协同,小米以 “性能颠覆者” 的姿态重新定义了电动性能车的价值标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以更低成本获得赛道级体验;对于行业而言,则预示着传统豪华品牌的溢价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