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的价格体系已形成覆盖 15 万至 80 万元的多层次布局,具体车型及定价策略如下:
一、旗舰性能车型:小米 SU7 Ultra
作为小米汽车技术标杆,SU7 Ultra 在 2025 年 2 月正式上市后引发行业震动。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相比预售价 81.49 万元大幅下调 28.5 万元,直接切入传统豪华品牌中型车价格区间(如奔驰 E 级、宝马 5 系)。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 性能参数:搭载三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1138kW(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创下纽北赛道四门电动车最快圈速(6 分 46 秒 874)。
- 技术配置:标配 Xiaomi HAD 端到端智驾系统,配备 128 线激光雷达、3 颗毫米波雷达,算力达 11.45 EFLOPS,支持城市道路全场景自动驾驶。
- 限量版车型:纽北限量版售价 81.49 万元,采用碳纤维车身套件、碳陶瓷刹车盘、倍耐力 P ZERO 轮胎,整车减重 17%,下压力提升至 285kg。
二、主流走量车型:小米 SU7 系列
SU7 作为小米首款量产车型,2024 年销量达 13.5 万辆,2025 年继续推出衍生版本:
- 基础版:
- 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21.59 万元,CLTC 续航 668km,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24.59 万元,续航提升至 780km,支持高速领航辅助。
- 性能版:
-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29.99 万元,双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3.2 秒,配备空气悬架。
- 特别版:
- 璀璨洋红 15 周年纪念版:在基础版基础上增加专属配色和轮毂,选装费用 9000 元。
三、战略级新品:小米 YU7(首款 SUV)
YU7 作为 2025 年小米销量增长的核心车型,将于 6-7 月上市,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价格区间 24.59 万 - 30.99 万元:
- 版本划分:
- 后驱版:24.59 万元,搭载 96kWh 磷酸铁锂电池,续航 820km,单电机功率 235kW。
- 四驱磷酸铁锂版:26.99 万元,双电机综合功率 365kW,续航 760km。
- 四驱三元锂版:30.99 万元,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综合功率 508kW,零百加速 3.2 秒,续航 760km。
- 核心卖点:
- 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采用五座布局,后排腿部空间达 980mm。
- 标配激光雷达,搭载 Xiaomi Pilot Max 智驾系统,支持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功能。
四、入门级车型:增程 SUV “昆仑”
为覆盖更广泛市场,小米计划 2025 年底发布首款增程式 SUV “昆仑”,预计售价 12 万 - 15 万元:
- 技术路线:采用 1.5L 增程器 + 电池组方案,纯电续航 200km,综合续航 1200km,解决用户里程焦虑。
- 目标市场:主打家庭用户,提供三排座椅布局,配备后轮转向系统(高配版),转弯半径缩小至 10.8 米。
- 产能规划:武汉工厂二期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2026 年正式交付。
五、价格策略与市场环境
- 行业趋势: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降价潮,宝马 iX、本田 e:NS1 等车型降幅超 30%,小米通过 SU7 Ultra 降价策略快速抢占豪华市场份额。
- 政策支持:中央及地方补贴政策延续,报废更新补贴最高 2 万元,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叠加后实际购车成本可降低 3 万 - 5 万元。
- 供应链优化:小米绑定宁德时代、弗迪等供应商,通过电池回收技术(锂回收率 98%)降低原材料成本,预计 2025 年电池成本同比下降 15%。
六、未来展望
- 技术迭代:2025 年启动固态电池研发,预计 2026 年量产,能量密度达 500Wh/kg,续航突破 1200km。
- 市场拓展:计划进入欧洲市场,首站德国,SU7 Ultra 对标保时捷 Taycan,YU7 瞄准特斯拉 Model Y。
- 产能提升:北京工厂月产能提升至 2.4 万辆,武汉工厂 2025 年投产,总产能达 45 万辆 / 年。
总体来看,小米汽车 2025 年价格策略呈现 “高端树品牌、中端走销量、低端拓市场” 的特点,通过技术下放和成本控制,在 15 万 - 80 万元价格区间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