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 SU7 已通过多次 OTA 升级和硬件迭代,构建了一套融合智能驾驶、生态联动与安全防护的全场景体验体系。以下是其核心功能的深度解析:
一、智能驾驶:从辅助到全场景的进化
1.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
- 城市领航辅助(City Pilot):通过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系统可识别施工区域、积水路段、公交车道等复杂路况,并实时语音提醒驾驶员。2025 年 2 月的 HyperOS 1.5.5 版本新增环岛通行和 ETC 辅助功能,优化了路口车道选择逻辑,降低误入公交岛等风险。
- 高速 NOA 增强版:支持跨楼层路线记忆和停车场端到端自动驾驶,在高速场景中实现自动变道、超车和应急避障。但部分车主反馈在匝道转弯时存在异常加速问题,小米通过 OTA 优化了纵向加减速逻辑,并强调 “L2 级智驾需驾驶员全程接管” 的安全边界。
- 泊车系统升级:新增离车泊入、滚轮泊车和遥控智能泊出功能,支持手机 APP 远程控制车辆出入狭窄车位。
2. 硬件与算法迭代
- 激光雷达配置:Max 版标配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配合 12 颗摄像头和 5 颗毫米波雷达,实现 360° 无死角感知。事故后,小米加速在 Max 版中搭载激光雷达,弥补纯视觉方案的缺陷。
- 算力与模型:采用英伟达 Orin X 芯片(508TOPS 算力),结合感知决策大模型,支持端到端的驾驶决策。2024 年底启动的端到端大模型内测已逐步向用户推送,覆盖高速、城市道路及停车场场景。
二、智能座舱:人车家生态的无缝衔接
1. 交互体验升级
- 语音与视觉融合:HyperOS 1.5.5 版本引入行车视觉语言模型,支持语义交互,例如 “打开空调” 可联动车内温控与家中空调同步调节。语音助手唤醒时,智能双表盘同步显示表情,增强情感化反馈。
- HUD 与多屏联动:AR-HUD 支持导航信息、智驾状态和来电提醒的三维投影,中控屏与副驾屏可实现内容拖拽,配合小米手机一碰互联功能,提升操作便捷性。
2. 小米生态深度整合
- 车家联动场景:车辆驶入小区时,自动触发 “回家模式”—— 家中灯光亮起、空调调至预设温度、热水器启动。通过小米妙享中心,可在车内直接控制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家居。
- 能源管理协同:SU7 电池支持反向供电,可作为家庭备用电源,在紧急情况下为家电供电。
三、动力与续航:性能与安全的平衡
1. 动力系统
- 标准版配置:后驱版搭载单电机,最大功率 299 马力,0-100km/h 加速 6.7 秒;四驱版双电机总功率 510 马力,加速 2.78 秒。高性能版 V8s 电机版本最大功率超 1000 马力,专为赛道设计。
- 电池技术:标准版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超 800 公里,支持 15 分钟快充 510 公里。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将电池包与车身底板融合,体积效率达 77.8%,并通过 14 层物理防护(含 8 层底部装甲)提升安全性。
2. 安全防护
- 电池防爆设计:采用电芯倒置技术和气凝胶隔热材料,单颗电芯热失控时可避免热蔓延。枪击测试显示,14 层防护结构可抵御子弹穿透。
- 车身与制动:高强度钢占比 78.4%,通过 5 星碰撞测试。碳陶瓷刹车盘将 100-0km/h 制动距离缩短至 25 米,AP 卡钳提升制动响应速度。
四、用户服务与可持续性
1. OTA 与用户关怀
- 高频次更新:2024 年 4 月交付以来,SU7 已完成超 10 次 OTA 升级,平均每月推送 1 次,覆盖智驾优化、交互改进和充电体验提升。
- 电池无忧政策:2 年 / 5 万公里内电池容量衰减超 15% 可免费更换,8 年 / 16 万公里内衰减超 30% 提供终身质保,缓解用户对电池寿命的担忧。
2. 争议与改进
- 智驾安全性争议:2025 年 3 月高速事故后,小米通过透明化数据、升级 Xiaomi Pilot 4.0 系统(新增 AEB 紧急制动)和设立 1 亿元安全基金重建信任。用户反馈显示,事故后订单量回升,但 63% 潜在买家要求试驾并签订免责协议。
- 充电网络优化:与蔚来、小鹏等合作充电补能网络,支持动态显示充电桩忙闲状态和价格时段,提升充电效率。
五、特殊场景应用与未来展望
1. 机器人赛事服务
- 2025 年 4 月,SU7 作为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马的计时车,展示了其高精度定位和数据传输能力,车顶搭载的计时器与车机系统实时同步赛事数据。
2. 技术前瞻
- 全自主导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计划于 2025 年中展示人形机器人全自主导航技术,未来或与 SU7 的智驾系统形成协同。
- 能源管理:小米探索车辆与家庭能源的双向流动,SU7 电池可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参与电网调峰。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 SU7 已从 “参数标杆” 进化为 “生态中枢”,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性能,更在于通过持续 OTA 和生态整合,构建了 “车 - 家 - 人” 的智能闭环。尽管面临智驾安全争议,但小米通过技术迭代与用户沟通,逐步巩固了在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地位。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与车路协同系统的融合,SU7 有望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成为智能出行的核心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