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 2024 年至 2025 年的市场动态及产业链布局,小米汽车概念龙头股主要分布在智能驾驶、轻量化结构件、电池配套、热管理等核心领域。以下是基于最新市场数据和供应链合作深度的分析:
一、核心龙头股及业务逻辑
- 万向钱潮(000559)
作为底盘系统龙头,公司为小米 SU7 提供底盘结构件,并切入智能驾驶配套领域。其等速驱动轴产品已批量供货,技术覆盖底盘全产业链,适配小米高性能车型需求。2024 年订单释放显著,机构预测 2025 年净利润增速或超 25%。
- 祥鑫科技(002965)
轻量化结构件隐形冠军,深度绑定小米供应链,供应电池包结构件及车身冲压件。其轻量化产品减重率超 20%,2025 年新增产线投产后交付周期缩短至 30 天,直接受益于小米产能爬坡。
- 凯众股份(603037)
底盘悬架减震元件及线控制动系统供应商,与小米汽车同步开发智能驾驶技术。子公司苏州炯熠获小米战略投资,布局 ADAS 传感器等高成长赛道,2025 年智能驾驶方案量产或带动收入翻倍。
- 模塑科技(000700)
车身部件核心供应商,参股企业北汽模塑为小米保险杠一级供应商,国内汽车装饰件市占率超 30%。2025 年小米产能扩张下,公司配套份额有望提升至 40%。
- 汇川技术(300124)
工业自动化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龙头,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汽车提供电驱动系统,技术覆盖电机、电控等关键环节。小米销量增长将直接拉动其动力系统需求,技术壁垒高且订单弹性显著。
- 宁德时代(300750)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独家供应小米 SU7 Ultra 车型麒麟电池,单车价值超 8 万元。尽管面临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风险,但其技术壁垒和规模化优势仍为小米供应链核心支撑。
- 中机认检(301508)
国内少数具备汽车检测与认证一体化能力的机构,参与小米汽车设计验证环节,技术权威性强。2024 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4.21%,合作深化智能汽车研发。
- 海泰科(301022)
汽车注塑模具龙头,产品应用于小米 SU7 等车型,客户覆盖奔驰、比亚迪等国际品牌。2024 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突破 50%,小米订单占比超 20%,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 35%。
二、细分领域及高潜力标的
- 智能驾驶:星网宇达(002829)提供车载导航与自动驾驶传感器,技术适配小米智能驾驶方案;德赛西威(002920)为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供应商,支持 Xiaomi Pilot 4.0 系统。
- 热管理:奥特佳(002239)供应热管理系统,预计 2025 年订单占比超 20%;鹏翎股份(300375)为 SU7 Ultra 配套热泵空调管路,受益 800V 高压平台升级需求。
- 材料与精密制造:津荣天宇(300988)配套小米新能源车型精密金属部件,2024 年小米订单占比超 20%;创新新材(600361)与凌云合作开发保险杠材料,深度参与小米供应链。
三、市场驱动与风险提示
- 订单与产能支撑:小米汽车 2024 年交付量超 13.69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产能爬坡至 3.7 万辆 / 月,供应链企业订单弹性显著。
- 政策与技术红利:智能网联试点政策加速行业整合,小米在 800V 高压快充、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布局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 风险因素:部分概念股合作仍处早期阶段(如航天智造),需警惕市场短期炒作;小米汽车面临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竞争,销量目标存不确定性。
四、动态跟踪建议
- 技术迭代:关注小米 SU7 Ultra 搭载的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及 800V 高压平台量产进度,相关供应商(如凯众股份、鹏翎股份)或受益技术升级。
- 产能释放:北京工厂双班制产能提升至 7500 台 / 周,二期工厂 2025 年 6 月投产后年产能突破 30 万辆,重点跟踪祥鑫科技、津荣天宇等结构件供应商的订单兑现。
- 政策催化:2025 年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智能网联试点等政策落地,有望进一步刺激需求,利好供应链企业。
综上,小米汽车概念龙头股需综合技术壁垒、订单确定性及市场预期,重点关注底盘、轻量化、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的头部企业,同时警惕行业竞争与技术替代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