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已形成覆盖 20 万至 80 万元价格区间的完整产品矩阵,其核心参数及技术亮点可分为以下四个版本:
一、基础版本:标准版(21.59 万元起)
动力系统:
- 单电机后驱,最大功率 220kW(299 马力),峰值扭矩 400N・m
- 零百加速 5.28 秒,最高时速 210km/h
- 搭载弗迪 73.6kWh 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LTC 续航 700km
- 支持 400V 快充,30 分钟补能 350km
智能配置:
- 1 颗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54TOPS 算力)
- Xiaomi Pilot Pro 纯视觉智驾系统,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
- 16.1 英寸中控屏(3K 分辨率)+7.1 英寸全液晶仪表
- 10 扬声器音响系统,支持小米生态互联
底盘与操控:
- 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独立悬架
- 19 英寸低风阻轮毂(245/45 R19)
- 钢制刹车盘 + 单活塞卡钳
空间尺寸:
- 车长 5070mm,轴距 3000mm
- 行李厢容积 454L,支持电动尾门
二、中配版本:Pro 版(24.59 万元起)
动力升级:
- 宁德时代 94.3kWh 神行电池,CLTC 续航 830km
- 充电效率提升至 15 分钟补能 415km
智驾增强:
- 双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508TOPS 算力)
- 增加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
- Xiaomi Pilot Max 系统,支持城市 NOA、红绿灯识别
舒适性配置:
- 前排座椅通风 / 加热 + 主驾座椅记忆
- 后排老板键 + 独立空调出风口
- 20 英寸运动轮毂(245/40 R20)
三、性能旗舰:Max 版(29.99 万元起)
动力性能:
- 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495kW(673 马力),峰值扭矩 820N・m
- 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
- 宁德时代 101kWh 麒麟电池,CLTC 续航 800km
-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10km
底盘与操控:
- CDC 连续阻尼可变悬架 + 空气弹簧
- 布雷博四活塞卡钳 + 碳纤维陶瓷刹车盘
- 21 英寸锻造轮毂(265/35 R21)
豪华配置:
- 56 英寸 AR-HUD(1200nits 亮度)
- 25 扬声器音响系统(哈曼卡顿调音)
- 麂皮绒顶棚 + Nappa 真皮座椅
四、赛道级性能:Ultra 版(52.99 万元起)
动力总成:
- 三电机四驱系统(前 1 后 2 布局),综合功率 1138kW(1548 马力)
- 峰值扭矩 1770N・m,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
- 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93.7kWh),支持 5.2C 超快充
- 800V 高压平台,11 分钟充电 10%-80%
赛道化设计:
- 全车 17 处碳纤维组件(含固定尾翼、扩散器)
- 主动式空气悬架(双腔结构)+ 倍适登绞牙避震
- 碳陶瓷刹车盘(前六后四活塞卡钳)
智能系统:
- 高通骁龙 8295 芯片 + Xiaomi HyperOS 系统
-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11.45EFLOPS 算力)
- 赛道模式:支持圈速记录、G 值监控、声浪模拟
限量版本:
- 纽北限量版(81.49 万元):防滚架、桶形座椅、半热熔轮胎
- 全球限量 200 台,专属赛道调校,提供纽北赛道日服务
五、技术亮点与用户体验
- 三电技术:
- 800V 碳化硅平台(Max/Ultra 版):充电功率提升至 480kW
- 电池温控系统:-30℃低温环境续航提升 15%
- 能量回收效率:最高达 30%,支持单踏板模式
- 智能驾驶:
- 城市 NOA 覆盖全国 50 城(2025 年 3 月更新)
- 端到端自动驾驶:从停车场到目的地全程脱手
- 激光雷达融合感知:夜间识别距离提升至 300 米
- 生态互联:
- 手机无感连接:小米 14 系列可直接控车
- 家庭联动:车内可控制米家设备
- 跨端协同:导航信息可同步至小米平板
- 用户反馈:
- 续航实测:标准版冬季市区续航约 550km(-10℃)
- 充电效率:Ultra 版在小米超充站 5 分钟补能 200km
- 品控争议:早期批次存在电吸门异响问题,已通过 OTA 修复
六、选购建议
- 日常通勤:标准版(700km 续航 + 基础智驾)
- 长途出行:Pro 版(830km 续航 + 城市 NOA)
- 性能爱好者:Max 版(2.78 秒加速 + 空气悬架)
- 科技极客:Ultra 版(1548 马力 + 赛道级配置)
小米 SU7 通过多版本策略精准覆盖不同需求,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将手机生态优势延伸至汽车领域,同时在性能参数上实现对传统豪华品牌的降维打击。2025 年新增的 Ultra 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电动性能车市场的地位,而基础版本则以 20 万级价格提供越级配置,成为主流市场的热门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