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在 2025 年推出的高端车型主要聚焦于小米 SU7 Ultra,这是其冲击豪华车市场的旗舰产品,同时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也以中高端定位加入战局。以下从产品定位、技术突破、市场策略及用户反馈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旗舰车型:小米 SU7 Ultra
1. 性能与设计:重新定义超跑标准
- 动力系统:搭载三电机系统(双 V8s+V6s),综合最大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1.98 秒(不含起步时间),最高时速 350km/h,成为 “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
- 轻量化与空气动力学:全车 21 处使用碳纤维,总面积达 5.5 平方米,最大下压力 285kg,风阻系数低至0.195,媲美超跑级车型。
- 赛道基因:配备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Akebono 六活塞卡钳、倍耐力 P ZERO 5 轮胎,支持赛道模式和纽北赛道级调校。
2. 智能驾驶:全场景智驾系统
-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标配11.45 EFLOPS 高机能算力,通过 1000 万场景片段训练,支持无图方案、车位到车位无缝衔接、极窄车位泊出等功能,智驾水平位居行业头部。
- 安全冗余:配备激光雷达、11 个高清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联动 AEB 系统实现主动安全防护,通过 “4D 时空标注” 技术优化中国道路场景。
3. 生态整合:人车家全生态闭环
- HyperOS 系统:支持手机导航自动同步车机、远程控制家充桩、UWB 无感解锁等功能,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
- 座舱体验:搭载骁龙 8295 芯片,配备 16.1 英寸 3K 中控屏、56 英寸 HUD、碳纤维运动方向盘,支持五屏联动和 Car IoT 生态拓展。
4. 价格与市场定位
- 售价:标准版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较预售价直降 28.5 万元,直接对标宝马 5 系、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等传统豪华车型。
- 目标用户:吸引保时捷、BBA 等传统豪华品牌用户,首批预定用户中 68% 为小米手机用户,形成 “科技平权” 效应。
二、中高端车型:小米 YU7
1. 定位与设计
- 尺寸与空间:车长 4999mm,轴距 3000mm,定位于中大型纯电 SUV,与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汉 L 等竞争。
- 动力配置:提供单电机(235kW)和双电机(前 220kW + 后 288kW)版本,最高车速 253km/h,CLTC 续航最高 820km。
2. 差异化优势
- 生态移植:延续小米手机的人机交互、互联网生态和 Car IoT 功能,支持手机应用无缝上车、米家设备免密连接。
- 性价比策略:预计售价 30 万元左右,主打年轻消费群体,填补 SU7 与 SU7 Ultra 之间的市场空白。
三、技术突破与供应链布局
1. 核心技术
- 自研大压铸材料:小米是国内唯一拥有可量产自研大压铸材料的车企,采用 9100t 压铸技术提升车身强度。
- 电池技术:SU7 Ultra 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Ⅱ 赛道专用电池,支持 5.2C 超充,10 分钟补能 300km。
2. 供应链整合
- 核心供应商:宁德时代(电池)、博世(ESP 10.0 系统)、汇川技术(V8s 电机)、蓝思科技(智能座舱屏幕)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
- 产能保障: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双班生产,二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2025 年交付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
四、市场挑战与用户反馈
1. 竞争压力
- 传统豪华品牌:BBA 加速电动化转型,保时捷 Taycan 等车型在品牌溢价和赛道基因上仍具优势。
- 新势力冲击:蔚来 ET9、小鹏 XNGP 等车型在智能驾驶和服务网络上形成竞争。
2. 用户争议
- 智驾系统故障:部分用户反馈自动泊车功能存在识别失效问题,小米官方承认系统 BUG 并提供维修补偿。
- 品牌认知:高端化需突破 “性价比” 标签,SU7 Ultra 通过赛道成绩和生态整合逐步建立豪华形象。
五、未来展望
小米 SU7 Ultra 的推出标志着其高端化战略进入新阶段,通过 **“性能 + 智能 + 生态”** 的组合拳,试图重塑全球豪华车市场格局。2025 年,小米计划将 SU7 Ultra 推向国际市场,并加速二期工厂投产以满足需求。同时,YU7 的上市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形成 “双车驱动” 的产品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