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当前市场动态和权威机构预测,2025 年小米汽车的销量预计将在30 万至 35 万辆之间,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产能释放、新车型上市节奏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官方目标与产能支撑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 2025 年 4 月 17 日宣布,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这一调整主要基于北京二期工厂的投产进展。二期工厂于 4 月 15 日完成验收,年产能规划 15 万辆,加上一期工厂通过产线优化提升至 20 万辆的实际产能,总产能可达 35 万辆,为目标提供了硬件保障。此外,小米 SU7 Ultra 和 YU7 两款新车型的上市(YU7 计划 6-7 月交付)将进一步拉动销量增长,其中 SU7 Ultra 在预售阶段已锁定超 1.9 万台订单,显示出高端市场的强劲需求。
二、第三方机构预测与市场表现
- 高盛的保守预期:
高盛在 2025 年 4 月 17 日的报告中维持2025 年销量预测为 8.5 万辆,这一数据较其 1 月预测的 35 万辆大幅下调,主要因美国关税等宏观因素对海外业务的影响。但该预测未完全反映小米近期产能提升和新车型上市的积极信号。
- 市场实际表现:
- 第一季度销量:2025 年 Q1 小米汽车累计交付 7.56 万辆,完成全年目标的 21.61%,若按此增速推算,全年销量可达 35 万辆。
- 单月交付能力: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连续 6 个月交付超 2 万辆,显示出稳定的市场需求。
- 区域市场突破:在成都等重点城市,小米 SU7 Ultra 于 3 月首次进入 30 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前十,单月销量 163 辆,表明高端市场渗透加速。
三、关键驱动因素
- 产品矩阵扩展:
小米 SU7 系列(含 Ultra 版本)已覆盖 21.59 万 - 52.99 万元价格区间,而 YU7 作为首款 SUV 车型,将填补中高端市场空白,预计贡献 10 万 - 15 万辆销量。
-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新能源汽车补贴:国务院 2025 年以旧换新政策对新能源乘用车补贴 2 万元,叠加地方政策(如海南新能源汽车下乡计划),刺激消费需求。
- 市场增长预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1700 万辆,渗透率接近 58%,为小米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供应链与产能优化:
小米通过产线挖潜(如双班生产)和供应链协同,将一期工厂产能从设计的 15 万辆提升至 20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总产能将达 35 万辆,可满足市场需求。
四、风险与挑战
- 市场竞争加剧:
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汉等竞品在 30 万元以上市场持续发力,而华为智界 S7、理想 L6 等新车型也在分流用户。小米 SU7 若无法维持技术领先或价格优势,可能面临销量压力。
- 产能爬坡不确定性:
尽管二期工厂已验收,但新车型量产初期可能面临供应链波动(如电池供应),影响交付节奏。例如,3 月底至 4 月初小米周销量骤降 34.6%,部分因产能调整导致订单延迟。
- 宏观经济与政策风险:
高盛等机构担忧美国关税对小米海外业务的影响,而国内经济增速若低于预期,可能抑制汽车消费需求。
五、销量预测范围
综合多方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销量预计在30 万至 35 万辆之间:
- 乐观情景(35 万辆):二期工厂顺利投产,YU7 上市后迅速放量,叠加政策刺激和市场需求旺盛。
- 中性情景(32 万辆):SU7 系列维持月均 2.5 万辆交付,YU7 贡献约 8 万辆销量。
- 保守情景(30 万辆):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或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增速放缓。
这一预测与小米官方目标一致,但需密切关注 Q2 产能释放进度及 YU7 的市场接受度。若下半年供应链稳定且新车型表现超预期,销量有望进一步上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