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车型为SU7 Ultra和YU7,两者在定位、性能、智能配置及价格上形成明显差异,覆盖不同消费需求。以下是具体版本区别及技术亮点的详细解析:
一、小米 SU7 Ultra:赛道级性能旗舰
核心定位
- 车型类别:中大型纯电动轿车(基于 SU7 升级)
- 目标用户:追求极致性能与科技体验的高端用户
- 核心竞品: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路特斯 EMEYA 繁花
核心配置与差异
- 动力与性能
- 三电机系统:前桥 V6s 电机 + 后桥双 V8s 电机,综合功率 1138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
- 赛道级硬件:碳纤维车身(减重 17 处)、碳陶瓷制动盘、阿基波罗前六后四活塞卡钳、倍耐力 P ZERO 轮胎(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
- 空气动力学:主动尾翼(最大下压力 285kg)、碳纤维扩散器(0-16 度自适应调节)。
- 续航与充电
- 电池:93.7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630km,支持 5.2C 超充(11 分钟补能 10%-80%)。
- 能耗:百公里电耗 16.5kWh,赛道模式下续航衰减约 30%。
- 智能驾驶
- Xiaomi HAD 全场景智驾:128 线激光雷达 + 双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高速 / 城市 NOA、记忆泊车、远程召唤,需完成 1000 公里安全智驾里程解锁。
- 赛道模式:专用赛道数据采集与分析,支持车手圈速记录。
- 内饰与科技
- 座舱:16.1 英寸 3K 中控屏 + 56 英寸 HUD + 后排双 Pad,五屏联动;碳纤维方向盘、Alcantara 材质座椅。
- 音响:21 扬声器 B&O 音响系统,支持杜比全景声。
- 价格与版本
- 标准版:52.99 万元(基础配置)
- 纽北限量版:81.49 万元(碳纤维套件、赛道调校悬架、专属拉花)。
二、小米 YU7:中大型智能 SUV
核心定位
- 车型类别:中大型纯电动 SUV(品牌首款 SUV)
- 目标用户:家庭用户及城市通勤群体
- 核心竞品: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
核心配置与差异
- 动力与性能
- 后驱版:单电机 235kW,极速 240km/h,搭载磷酸铁锂电池(96.3kWh),CLTC 续航 670km。
- 四驱版:双电机 508kW(前 220kW 异步 + 后 288kW 永磁),极速 253km/h,三元锂电池(101.7kWh),CLTC 续航 820km。
- 底盘: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支持 CDC 可变阻尼。
- 智能驾驶
- 入门版:无激光雷达,L2 级辅助驾驶(全速域 ACC、车道居中)。
- 高阶版:1 颗 128 线激光雷达,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算力与 SU7 Ultra 相同。
- 空间与设计
- 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大五座布局,后备厢容积 454L(支持扩展至 1450L)。
- 外观:轿跑 SUV 风格,隐藏式门把手,可选 21 英寸轮毂(275/40 R21)。
- 内饰与配置
- 座舱:16.1 英寸悬浮中控屏 + PHUD(风挡投影),电子怀挡,标配前排座椅加热 / 通风,可选零重力座椅。
- 智能生态:Xiaomi HyperOS 系统,支持手机互联、车家联动。
- 价格与版本
- 后驱版:25-30 万元
- 四驱版:35-40 万元(高阶智驾版加价 3 万元)。
三、技术共性与未来布局
- 智能底盘预研技术
- 四电机驱动:综合功率 2054 马力,支持原地掉头、“太空步” 泊车,计划 2026 年量产。
- 全主动悬架:140mm 升降行程,响应速度为传统空气弹簧 100 倍,可实现 “原地起跳”。
- 线控底盘:48V 线控转向(转向比 5:1-15:1)+ 线控制动(续航提升 10km),已完成测试。
- 生态协同
- 充电网络:与蔚来、小鹏、理想共享超充站,覆盖全国 95% 高速。
- 手机互联:小米 16 系列手机可一键控车,支持无感解锁、跨设备导航。
四、选购建议
需求场景 | 推荐车型 | 核心理由 |
---|---|---|
赛道驾驶 / 性能展示 |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 | 三电机 + 碳纤维套件,纽北圈速 6 分 46 秒,对标百万级超跑 |
城市通勤 / 家庭出行 | YU7 四驱高阶版 | 820km 续航 + 激光雷达智驾,兼顾空间与科技 |
性价比首选 | YU7 后驱版 | 25 万元起,续航 670km,满足日常需求 |
科技尝鲜 | SU7 Ultra 标准版 | 52.99 万元,全场景智驾 + 赛道级性能,性价比高于竞品 |
五、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通过SU7 Ultra和YU7两款车型,分别抢占高性能轿车与主流 SUV 市场。SU7 Ultra 以赛道级性能与智能驾驶树立品牌高端形象,而 YU7 则凭借长续航与高性价比切入家庭用户市场。未来,随着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等技术落地,小米汽车有望在智能化与操控性上进一步突破,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