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最新曝光的谍照及官方信息,小米汽车 2025 年的新车计划已逐渐清晰。目前最受关注的是首款中大型纯电 SUV 小米 YU7,其无伪装内饰谍照于 2025 年 4 月密集流出,同时代号 “昆仑” 的增程 SUV 也进入测试阶段。以下是基于多份权威谍照及行业分析的深度解读:
一、小米 YU7:颠覆传统的智能 SUV
1. 外观设计:家族化与创新并存
- 造型语言:延续小米 SU7 的流线型设计,车头采用封闭式轮廓,搭配十字型日行灯组,前包围的獠牙式导流槽强化运动感。
- 空气动力学:车身尺寸为 4999×1996×1600(1608)mm,轴距 3000mm,溜背式造型与双层扰流板设计将风阻系数控制在 0.23Cd 以下。
- 细节争议:全隐藏式门把手取代 SU7 的半隐藏设计,引发部分用户对实用性的担忧;车尾贯穿式 C 形尾灯线条纤细,视觉效果两极分化。
2. 内饰谍照:科幻座舱实锤
- PHUD 环绕屏:取消传统仪表盘,采用宝马同款 PHUD(投影式抬头显示)技术,在风挡玻璃下方形成 25 英寸等效显示区域,支持车速、导航、多媒体信息的动态投影,强光下仍清晰可见。
- 悬浮中控屏:保留 17.3 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搭载澎湃 OS 车机系统,支持三界面同时展示,操作逻辑与 SU7 相似。
- 材质与配置:内饰采用紫红 / 米白双拼配色,座椅菱形绗缝工艺搭配超纤生态皮(回收 PET 材质);方向盘提供碳纤维 + Alcantara 运动版和双色皮质豪华版两种选择,保留 “一键狂暴” 红色按钮。
3. 动力与续航: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动力配置:
- 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CLTC 续航 675-770km,匹配磷酸铁锂电池。
- 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2 秒,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续航 670-760km。
- 充电技术:全系标配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400km,超充桩最大功率达 500kW。
4. 价格与上市时间
- 售价区间:预计 23-40 万元,单电机入门版或下探至 23 万元,双电机版 30 万元起,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26.35 万起)。
- 上市计划:原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但受工厂二期产能限制,基础版交付可能产能限制,基础版交付可能延迟至 2026 年,顶配 MAX 版或率先交付。
二、代号 “昆仑”:增程 SUV 搅局家庭市场
1. 定位与设计
- 车型定位:中大型增程 SUV,三排六座布局,车身长度或超 5 米,轴距 3100mm,主打家庭用户与长途出行需求。
- 外观风格:一改 SU7、YU7 的运动流线,采用方正硬朗的设计语言,车顶配备激光雷达,尾部贯穿式尾灯与隐藏排气兼顾稳重与科技感。
2. 技术亮点
- 增程系统:搭载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组合,纯电续航 400km,综合续航超 1000km,支持直流快充。
- 智驾与底盘:配备后轮转向技术(转弯半径缩小至 11.7m)、博世 IPB 2.0 智能制动系统,以及小米自研高阶智驾系统,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 生态联动:座舱搭载骁龙 8295 芯片与 HyperOS 系统,支持车家互联、多屏交互,后排娱乐屏可联动小米平板。
3. 价格与竞争
- 预计售价:30-40 万元,起售价或比理想 L9、问界 M9 低 10-15 万元,主打性价比。
- 上市时间:2025 年底发布,2026 年上半年交付,产能依赖小米北京工厂二期扩建(2026年完工,年产能 60 万辆)。
三、供应链与产能布局
- 轻量化革命:小米投资蜂窝铝镁合金型材技术,将车身减重 15%,SU7 Ultra 白车身仅 320kg,生产成本降低 23%。
- 产能瓶颈:2025 年目标销量 35 万辆,但工厂二期 7 月才投产,YU7 交付可能受限于 SU7 的产能优先级。
- 生态开放:雷军宣布开放汽车供应链,允许友商采购小米定制型材,摊薄研发成本,同时加速技术标准输出。
四、市场展望
小米 YU7 与 “昆仑” 增程 SUV 的双车战略,旨在覆盖 20-40 万元主流市场。YU7 凭借 PHUD、800V 平台等技术亮点冲击特斯拉 Model Y,而 “昆仑” 则以增程技术与六座布局切入家庭用户。若定价策略得当,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实现销量翻倍,但产能爬坡与品牌溢价仍是关键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