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 “2025 年小米汽车与法拉利” 的关联,目前尚未有官方信息显示双方存在直接合作或联名计划。但结合行业动态和公开信息,可以梳理出以下关键线索与趋势:
一、小米汽车的高性能技术突破
- SU7 Ultra 的赛道级性能
小米在 2025 年推出的旗舰车型SU7 Ultra(预售价 81.49 万元),凭借三电机驱动系统实现了1.98 秒零百加速和350km/h 最高时速,并配备碳纤维车身套件、主动扩散器等赛道级配置。其空气动力学设计由原法拉利 F1 车队空气动力学家Ricard Aiguabella Macau主导,该专家于 2025 年 1 月加入小米,担任首席空气动力学工程师。这一人才引入为小米带来了法拉利在 F1 赛事中的技术积累,例如通过涡流发生器优化气流、提升下压力等,使 SU7 Ultra 在纽北赛道创下6 分 46 秒 874的四门电动车圈速纪录。
- 技术自主化与赛道基因
尽管小米吸纳了法拉利的技术人才,但 SU7 Ultra 的核心硬件(如 V8s 电机、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身结构均为自主研发。例如,其碳纤维车身覆盖件占比达 100%,整车减重至 1900kg,最大下压力达 2145kg,这些设计与法拉利 SF90 Stradale 的赛道化思路高度相似,但完全由小米团队独立完成。
二、法拉利的电动化进程与中国市场布局
- 首款纯电车型的定位
法拉利计划在 2025 年底发布首款纯电动车,预计为四门 SUV 或类似 Purosangue 的跨界车型,定价介于 Portofino M(约 200 万元)与 SF90 Stradale(约 500 万元)之间。该车将采用全新电动平台,可能借鉴 F1 的电池管理技术,但尚未有与中国车企合作的公开信息。
- 中国市场的潜在合作可能性
法拉利 CEO Benedetto Vigna 曾表示,未来可能与中国电动车品牌(如蔚来、比亚迪)合作开发电动超跑,以利用中国在电池技术和供应链上的优势。不过,目前法拉利的合作重点仍在设计领域,例如与 LoveFrom(前苹果设计团队)合作开发电动车内饰和品牌形象。
三、行业趋势与市场解读
- 高性能电动车的竞争格局
小米 SU7 Ultra 与法拉利 SF90 Stradale 均代表了电动化时代的性能巅峰,但两者的定位存在差异:
- 小米:以80 万元级价格提供超跑级性能,目标用户为追求性价比的科技爱好者。
- 法拉利:以500 万元级价格维持奢侈品属性,强调品牌历史与手工工艺。
这种差异反映了小米通过技术普惠冲击高端市场的策略,而法拉利则需在电动化转型中保持品牌稀缺性。
- 人才流动与技术跨界
小米招募法拉利 F1 工程师的案例,体现了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在人才争夺上的激烈竞争。类似的跨界合作还包括:
- 前特斯拉 Autopilot 负责人加入小鹏汽车,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开发问界系列,融合 ICT 与汽车制造能力。
这种人才流动加速了行业技术融合,但未必直接等同于企业间的战略合作。
四、用户关心的潜在问题解答
- 小米是否会与法拉利联名造车?
目前无官方信息支持这一猜测。小米的品牌战略更倾向于自主创新,而法拉利作为超豪华品牌,通常不会与非豪华车企联名。但未来若小米推出百万级超跑,可能通过技术授权或供应链合作间接借鉴法拉利经验。
- SU7 Ultra 的性能是否 “对标法拉利”?
在加速性能和赛道表现上,SU7 Ultra 已接近法拉利 SF90 Stradale(零百加速 2.5 秒,最高时速 340km/h),但两者的技术路径不同:
- 小米:依赖三电机驱动和空气动力学优化。
- 法拉利:采用混合动力系统(V8 发动机 + 电机),保留燃油车的声浪与驾驶质感。
因此,SU7 Ultra 更多是技术参数上的对标,而非品牌或产品定位的直接竞争。
- 小米汽车的未来技术方向
根据 2025 年战略规划,小米将重点开发四电机轮边驱动系统、全主动悬架和48V 线控底盘,这些技术可能在下一代车型中实现 “原地掉头”“太空步泊车” 等功能,进一步强化性能标签。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汽车与法拉利尚未建立直接合作,但通过人才引入和技术创新,小米在高性能电动车领域展现出向法拉利等传统超跑品牌挑战的潜力。两者的关系更多是技术路径的竞合,而非企业层面的战略协同。未来若小米在全球市场持续扩张,或法拉利加速电动化转型,双方可能在供应链、赛事合作等领域产生交集,但短期内 “小米法拉利联名车型” 仍属于市场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