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小米汽车发布会是小米集团首次以汽车为主角的大型发布会,于 2024 年 3 月 28 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雷军亲自登台发布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 SU7 系列。以下是发布会核心内容及后续市场表现的深度解析:
一、发布会核心亮点
1. 小米 SU7 系列正式亮相
- 设计与配置:
小米 SU7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采用流线型车身设计,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刷新量产车纪录。提供 9 种车身颜色(如海湾蓝、熔岩橙等)和 4 种内饰风格,搭载 56 英寸 HUD 抬头显示、25 扬声器音响系统及磁吸扩展接口,支持手机、平板等生态设备无缝互联。- 性能参数:
- 标准版:后置后驱,CLTC 续航 700km,零百加速 5.28 秒,搭载比亚迪弗迪磷酸铁锂电池,售价 21.59 万元。
- Pro 版:后驱超长续航,CLTC 续航 830km,零百加速 5.7 秒,搭载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售价 24.59 万元。
- Max 版:四驱高性能,CLTC 续航 800km,零百加速 2.78 秒,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售价 29.99 万元。
- 创始版:限量 5000 台,CLTC 续航 750km,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售价 32.99 万元。
- 技术突破:
小米 SU7 全系标配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支持 15 分钟充电续航增加 510km;智能驾驶方面,Pro 版和 Max 版配备激光雷达、双 Orin-X 芯片,支持高速 NOA 和城市领航辅助。
- 性能参数:
2. 雷军 “致敬” 与行业联动
- 发布会现场邀请蔚来李斌、理想李想、小鹏何小鹏等新势力创始人捧场,雷军公开向比亚迪、华为等车企致敬,强调 “中国新能源汽车需要共同成长”。
- 小米 SU7 对标特斯拉 Model S 和保时捷 Taycan,雷军称其为 “50 万以内性能最强车型”,并公布其在上海国际赛道圈速超越保时捷 Taycan 的测试数据。
3. 生态与价格策略
- “人车家全生态” 闭环:
小米 SU7 支持手机、平板、智能家居设备无缝连接,例如通过手机 NFC 钥匙解锁车辆、语音控制家中空调等,打造 “米家” 场景化体验。 - 价格与权益:
发布会推出限时优惠,4 月 30 日前下单可免费升级 Nappa 真皮座椅、车载冰箱、25 扬声器音响等配置,创始版用户还可获赠专属充电桩。
二、市场反响与后续表现
1. 销量与产能
- 订单爆发:
发布会后 27 分钟大定突破 5 万台,48 小时锁单量达 9.8 万台,创新能源汽车行业纪录。截至 2024 年 12 月,小米 SU7 全年交付量达 13.68 万台,成为新势力品牌中交付速度最快的车型之一。 - 产能瓶颈:
由于订单激增,小米北京工厂产能爬坡压力大,标准版交付周期一度延长至 34 周。2024 年第四季度,小米通过产线优化将月产能提升至 2.3 万台,并启动武汉工厂建设以应对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2. 技术迭代与争议
- 智能驾驶争议:
小米 SU7 的高速 NOA 功能在 2024 年 11 月因 “自动泊车误判” 引发多起事故,涉及 30931 台车辆,小米通过 OTA 升级修复问题并召回相关批次车型。 - 电池安全事件:
2025 年 3 月,一起小米 SU7 高速碰撞后起火事故引发关注,官方回应称事故原因与电池无关,但宁德时代否认涉事车辆使用其电池,进一步加剧舆论争议。
3. 用户反馈与投诉
- 正面评价:
车主普遍认可 SU7 的外观设计、动力性能及智能化体验,尤其对 HUD 抬头显示和生态互联功能好评较多。 - 主要投诉:
- 续航偏差:高速工况下实际续航较 CLTC 标准缩水约 20%,部分车主反馈冬季续航下降明显。
- 交付延迟:因产能不足,部分用户提车周期超过 6 个月,且存在订单取消纠纷。
- 智驾系统故障: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功能偶发误判,部分用户反映 OTA 升级后音响系统失灵。
三、行业影响与未来布局
1. 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冲击
- 价格内卷:
小米 SU7 以 21.59 万元起售,直接挤压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等竞品市场份额。极氪、阿维塔等品牌随后推出降价增配策略应对,行业进入 “20 万 - 30 万区间” 白热化竞争。 - 生态整合示范:
小米将手机行业的 “硬件 + 软件 + 服务” 模式复制到汽车领域,推动车企加速布局智能座舱和车家互联生态。
2. 国际化与新车型计划
- 海外市场:
雷军宣布小米汽车计划 2027 年进军国际市场,优先拓展欧洲和东南亚,首款车型 SU7 Ultra 已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创下 6 分 46 秒 874 的圈速纪录,为全球化铺路。 - 新车型规划:
2025 年将推出首款 SUV 车型 YU7,并加速 SU7 Ultra 量产,后者搭载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预售价 81.49 万元,瞄准超豪华市场。
3.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研发投入:
2024 年小米汽车研发投入达 240 亿元,重点投向 800V 高压平台、智能驾驶算法及电池技术,计划 2025 年推出四电机驱动和全主动悬架等预研技术。 - 供应链优化:
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供应商深化合作,国产化零部件比例提升至 81%,并通过 “战略供应商分级制度” 保障关键物料供应。
四、总结与展望
2024 年小米汽车发布会标志着小米正式跻身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其 “高性价比 + 生态整合” 策略成功打开市场,但产能瓶颈、质量争议及智能化短板仍需解决。未来,小米需在提升品控、完善服务体系的同时,加速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方能在激烈竞争中持续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