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的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主力车型仍以纯电动为主,但已明确布局增程式技术,并计划在 2026 年推出首款增程式 SUV。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2025 年已上市车型:纯电动 SUV YU7
小米在 2025 年推出的第二款车型YU7(中文命名为 “小米御 7”)是一款纯电动中大型 SUV,定位家庭用户市场。该车基于 800V 高压平台打造,搭载双电机系统,综合峰值功率达 691 马力,CLTC 续航里程最远可达 820 公里。其核心技术亮点包括:
- 电池技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方案,其中高性能版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支持 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
- 智能驾驶: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视觉感知的异构融合方案,支持城市 NOA(领航辅助驾驶)和端到端大模型技术,智驾系统迭代速度领先行业。
- 生态互联:基于小米澎湃 OS 系统,实现手机、家居与车机的无缝流转,支持 1000 + 米家设备无感上车。
二、增程式车型规划:2026 年推出代号 “昆仑” 的增程 SUV
尽管 2025 年小米汽车尚未推出增程式车型,但已有明确的技术布局:
- 车型信息:代号 “昆仑” 的增程 SUV 于 2025 年 3 月曝光谍照,采用增程式混动系统,发动机体积优化技术可提升空间利用率,纯电续航或达 400 公里,综合续航预计超过 1000 公里。
- 技术路线:该车型将搭载博世 IPB 2.0 智能助力制动系统和后轮转向技术,定位中大型 SUV,对标理想 L8 等车型,价格预计在 20-30 万元区间。
- 市场策略:增程式车型的推出旨在满足用户对长途续航的需求,同时延续小米 “技术普惠” 的定价策略,填补纯电车型在补能灵活性上的短板。
三、插混技术:目前未明确布局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尚未公布插混(PHEV)车型的具体计划。从现有信息来看:
- 技术选择:小米早期曾否认增程车型的研发计划,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转向增程式路线,而插混技术因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未被列入短期规划。
- 行业对比:插混车型(如比亚迪 DM-i)依赖多挡变速箱和复杂动力耦合系统,而增程式通过 “发动机发电 + 电机驱动” 的简单结构,更易实现纯电驾驶体验,且硬件成本低 5000-8000 元。
- 政策因素: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插混车型的绿牌政策收紧,而增程式仍享受全额补贴,这也促使小米优先布局增程式技术。
四、未来技术趋势与市场竞争
- 增程式市场潜力:2025 年中国增程式车型销量增速达 97%,远超插混的 85.2%,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增程式技术快速崛起,小米选择这一路线符合市场趋势。
- 纯电与增程并行:小米采取 “纯电为主、增程为辅” 的策略,2025 年聚焦纯电车型的产能提升和智驾技术迭代,2026 年推出增程式车型以扩大市场份额。
- 技术护城河:小米在电池(CTB 一体化技术)、电机(自研 HyperEngine V8s)和智能驾驶(端到端大模型)领域的全栈自研能力,为其增程式车型的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主力车型为纯电动 SUV YU7,而增程式 SUV “昆仑” 预计在 2026 年推出。插混技术因政策限制和成本考量,短期内未被纳入规划。小米的技术路线选择既符合市场需求,也体现了其 “生态造车” 的战略,未来将通过纯电与增程车型的组合,进一步巩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