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外号主要围绕其首款车型小米 SU7和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中文命名 “御 7”)展开,这些昵称既反映了产品特性,也融入了用户和媒体的创意调侃:
一、小米 SU7 的外号
- “酥妻”
这一称呼源于 “SU7” 的中文谐音,最早由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起,随后在微博、知乎等平台广泛传播。例如,有用户在试驾后调侃:“开着酥妻上路,回头率爆表!” 这一外号既体现了车型的亲和力,也暗含对小米生态 “智能家居联动” 的期待。
- “安卓车”
小米 SU7 深度整合了HyperOS 系统,支持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连接,因此被戏称为 “安卓车”。例如,用户可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辆空调、查看续航,甚至在车内直接调用手机应用。这一外号既强调了小米的科技基因,也与特斯拉的 “iOS 生态” 形成对比。
- “性能怪兽”
小米 SU7 Max 版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673 马力,百公里加速仅需 2.78 秒,性能媲美保时捷 Taycan。2025 年 2 月上市的SU7 Ultra更是以 6 分 46 秒 874 的成绩刷新纽北赛道四门车纪录,被车迷称为 “纽北战神”。这些性能表现让 “性能怪兽” 成为官方和用户共同认可的标签。
- “保时米”
尽管部分媒体认为这一外号 “过时”,但仍有用户因 SU7 的溜背设计与保时捷 Taycan 相似而沿用。例如,论坛讨论中有人提到:“远看 SU7 Ultra,真的像保时捷,难怪叫保时米。” 不过,随着小米设计语言的成熟,这一外号的使用频率已逐渐降低。
- “性价比之王”
SU7 标准版起售价 21.59 万元,却标配 700km 续航、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激光雷达等配置,被消费者称为 “30 万内最能打的电动车”。2025 年 3 月,SU7 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台,累计销量超 32 万辆,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称号。
二、小米 YU7 的外号
- “御妻”
小米第二款车型 YU7 的中文名为 “御 7”,网友结合 “SU7 - 酥妻” 的谐音逻辑,将其戏称为 “御妻”。例如,有用户在车展现场评论:“御 7 的硬朗风格,简直是‘陆地战车’,御妻名不虚传!” 这一外号既呼应了官方 “御风而行” 的寓意,也延续了小米车型的昵称文化。
- “小米 SUV 新势力”
YU7 定位中大型 SUV,搭载 508 马力双电机,CLTC 续航超 800km,主打家庭用户市场。尽管尚未正式上市,但网友已将其与理想 L7、问界 M5 等车型对比,称其为 “小米 SUV 新势力”。
三、其他衍生外号
- “米粉之车”:小米 SU7 的用户中,80% 曾使用过小米手机或其他生态产品,粉丝群体的忠诚度极高,因此被称为 “米粉之车”。例如,调研显示,60% 的车主会向朋友推荐小米汽车。
- “雷军的移动生态”:小米汽车与米家设备的深度联动(如车内控制空调、扫地机器人),让用户调侃其为 “雷军的移动生态”。
四、外号背后的品牌逻辑
- 技术标签化:小米通过 “性能怪兽”“安卓车” 等外号强化 “科技平权” 形象,将高端配置(如 HyperOS、800V 快充)普及至 20 万元级市场。
- 用户共创:从 “酥妻” 到 “御妻”,小米鼓励用户参与命名,增强品牌粘性。例如,官方在社交媒体发起 “给 YU7 起外号” 活动,引发数万条讨论。
- 争议与破圈:“保时米” 等外号虽带调侃意味,却帮助小米汽车快速破圈,吸引非米粉群体关注。例如,2025 年上海车展期间,“保时米” 相关话题阅读量超 5 亿次。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外号呈现 “技术 + 用户 + 争议” 三重特征,既反映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如性能、生态),也体现了品牌与用户的互动。随着小米汽车加速全球化布局,这些外号或将进一步演变,成为其 “科技普惠” 理念的文化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