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集团官方公布的 2024 年财报及权威行业数据,小米汽车在 2024 年全年共交付新车136,854 台,其中第四季度交付量达69,700 台,占全年总销量的 51%,显示出显著的产能爬坡和市场认可度提升。这一成绩不仅超额完成了年初设定的 10 万辆目标,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一、销量构成与市场表现
- 车型贡献:
小米汽车 2024 年的销量全部来自首款车型SU7,该车型凭借 “2 秒级加速 + 800 公里续航” 的差异化优势,成为市场焦点。其中,SU7 Max 版本(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版)占比约 40%,平均售价达 23.45 万元,成功突破 20-30 万元价格区间,验证了小米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 季度增长:
- Q1-Q3:受限于工厂产能(北京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前三季度累计交付约 6.7 万辆,平均月销量不足 0.8 万辆。
- Q4:随着产线优化和供应链效率提升,单季度交付量环比增长 72%,12 月单月交付量达 2.5 万辆,创历史新高。
- 市场地位:
尽管小米汽车未进入乘联会 2024 年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前十(榜首比亚迪 371.8 万辆),但其 13.69 万辆的成绩在新势力品牌中排名第七,仅次于理想(50.05 万辆)、小鹏(38.59 万辆)等头部企业。
二、关键驱动因素
- 产品力与技术创新:
- 800V 高压平台:支持 5 分钟充电续航增加 220 公里,解决用户 “补能焦虑”。
- 车机生态协同:通过小米澎湃 OS 实现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无缝互联,吸引小米生态用户转化。
- 产能与供应链:
- 工厂扩建:北京亦庄二期工厂于 2024 年 9 月启动建设,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为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提供支撑。
- 供应链优化:通过自研碳化硅芯片、CTB 电池一体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第四季度毛利率提升至 20.4%,接近行业头部水平。
- 政策与市场环境:
- 购置税减免:2024 年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单车最高免 3 万元)直接刺激消费需求。
- 以旧换新补贴:部分地区对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车提供 2 万元补贴,进一步推动销量增长。
三、财务与未来展望
- 财务表现:
- 收入与亏损: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全年收入 328 亿元,毛利率 18.5%,但经调整净亏损仍达 62 亿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全年 241 亿元)和工厂建设成本较高。
- 规模效应显现:单辆 SU7 亏损从上半年的约 5 万元收窄至第四季度的 4.53 万元,随着产能释放,2025 年有望进一步改善。
- 2025 年目标:
小米汽车已将 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并计划推出SU7 Ultra(已完成全年 1 万辆目标)和首款 SUV 车型YU7,覆盖更广泛的市场需求。若达成目标,其市场份额有望进入新势力前五。
四、行业对比与挑战
- 横向对比:
- 理想汽车:2024 年交付 50.05 万辆,毛利率 19.8%,凭借增程式技术和家庭用户定位保持领先。
- 小鹏汽车:通过纯视觉智驾方案降低成本,2024 年毛利率提升至 14.3%,但销量(38.59 万辆)仍依赖 G6 等主力车型。
- 零跑汽车:全年交付 29.37 万辆,同比增长 103.8%,成为第二家单季度盈利的新势力,但品牌溢价能力较弱。
- 核心挑战:
- 竞争加剧:2025 年将有超 50 款新能源车型上市,包括华为智界 S9、特斯拉 Model 2 等,小米需加速车型迭代。
- 盈利压力:尽管亏损收窄,但小米汽车仍需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间平衡,2025 年目标亏损率需控制在 10% 以内。
总结
小米汽车 2024 年以 13.69 万辆的销量完成 “从 0 到 1” 的突破,其成功得益于 SU7 的产品力、供应链优化及政策红利。2025 年,随着产能提升和新车型推出,小米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但其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增长,仍需观察技术迭代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