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公开数据及行业分析,2025 年小米汽车的月度销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其市场表现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表现
- 3 月销量突破 2.9 万辆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单月交付量达 29,244 辆,环比增长 23.25%,创下品牌历史新高。这一成绩不仅使其在中大型车销量中排名第一,还推动小米汽车连续 6 个月交付量超 2 万辆,显示出市场对其产品的高度认可。
- 季度累计销量达 7.59 万辆
2025 年 1-3 月,小米 SU7 累计销量为 75,869 辆,平均月销量约 2.53 万辆。尽管与头部车企(如比亚迪 3 月单月 37.1 万辆)仍有差距,但小米汽车在纯电市场的份额已逐步提升,尤其在 20 万 - 30 万元价格区间表现突出。
二、产能与供应链支撑
- 产能提升计划
小米汽车北京二期工厂已于 4 月 17 日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投产后,两座工厂的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为后续销量增长提供硬件保障。此外,武汉零部件项目落地及供应链协同优化,将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
- 订单与交付压力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未交付订单仍超过 45 周,部分车型(如 Pro 版)需等待约 11 个月。不过,随着二期工厂投产,产能爬坡速度加快,交付周期有望缩短。供应链消息显示,4 月产能预计达 3.7 万辆,平均每周超 8000 辆,若实现将同比增长约 50%。
三、市场策略与产品矩阵
- 全年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
小米汽车将 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这一调整基于 SU7 Ultra 的订单超预期(2 小时大定破万)及新车型 YU7 的上市计划。若达成目标,下半年月均销量需达到约 3.5 万辆。
- 新车型布局
-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定位高性能纯电轿跑,发布后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其订单量为全年目标提供支撑。
- YU7:原计划 6-7 月上市的中大型纯电 SUV,因设计调整推迟至 8 月。高盛预测其 2025 年销量为 8.5 万辆,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
四、竞争环境与挑战
- 市场份额对比
2025 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 27.84 万辆,特斯拉为 13.48 万辆,而小米汽车以 7.59 万辆的成绩在新势力中排名第四。尽管增速较快,但小米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仍较小,需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 售后服务短板
随着销量增长,小米汽车售后服务网点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截至 2025 年 3 月,全国仅有 33 家服务中心,部分车主反映维修预约困难(如上海需排队半个月),这可能影响用户满意度及后续销量。
五、未来趋势与预测
- 下半年销量展望
- 产能释放: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有望从当前约 2.5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以上,支撑销量增长。
- 新车型拉动:YU7 上市后,预计月销量可达 1 万辆以上,叠加 SU7 系列,下半年月均销量或突破 3 万辆。
- 行业预测:高盛维持小米汽车 2025 年销量预测为 35 万辆,其中 YU7 贡献 8.5 万辆,SU7 系列占比约 75%。
- 长期目标
小米计划 2026 年推出大型增程 SUV,并扩建武汉工厂,目标年产能达 200 万辆,为冲击全球前三车企奠定基础。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月销呈现 “前低后高” 趋势,3 月突破 2.9 万辆后,随着产能提升和新车型上市,预计下半年月均销量将向 3.5 万辆迈进。然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供应链稳定性及市场竞争压力仍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若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小米汽车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