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在实体按键的设计上延续了 "科技与实用并重" 的理念,通过核心功能实体化、可拓展配件、人机交互优化三大策略,既满足智能座舱的未来感,又兼顾驾驶安全性与操作便利性。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功能实体化:关键操作不妥协
- 方向盘交互系统
小米 SU7 和 YU7 的方向盘均采用三辐式设计,左侧滚轮控制驾驶模式切换(经济 / 运动 / 赛道),右侧滚轮调节辅助驾驶跟车距离。方向盘下方保留了独立物理按键:
- 红色一键狂暴模式(YU7):瞬间激活最大功率输出,配合声浪模拟系统营造驾驶激情。
- 辅助驾驶开启 / 关闭:避免触控操作分散注意力,符合高速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 驾驶模式快捷切换:通过物理按键直接切换至雪地、越野等特殊模式,无需进入多级菜单。
- 中控区域实体按键
小米 SU7 在中控扶手区保留了4 个实体按键,分别控制启动 / 停止、空调温度、空调风量、电动尾翼(选装版),这些按键采用机械反馈设计,支持盲操作。而 YU7 则进一步优化,将空气悬架调节与360 度全景影像集成到同一区域,减少按键数量的同时提升功能集中度。
- 车门与座椅控制
小米汽车采用电子按键式车门开启,取代传统门把手,但在车门内侧仍保留机械应急开关。座椅调节方面,SU7 Ultra 提供座椅侧翼支撑物理调节旋钮,而 YU7 则通过方向盘左侧的触控面板实现座椅位置记忆功能。
二、可拓展配件:个性化实体交互
小米汽车推出磁吸式外接实体按键,用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功能:
- 空调与音量控制套件:包含 10 个空调按键和 1 个音量旋钮,支持 NFC 手机互联(轻触即可连接车内热点),背光亮度随环境自动调节。
- 驾驶模式自定义面板:通过米家 APP 编程,可将按键功能映射到赛道模式切换、灯光秀控制等高级功能。
- 后排娱乐控制模块:第二排乘客可通过磁吸按键调节座椅加热 / 通风、影音系统,甚至控制无人机(需选装车载无人机模块)。
三、人机交互优化:减少物理按键的替代方案
- 语音控制
小米汽车搭载小爱同学大模型,支持连续对话、方言识别和离线指令。用户可通过语音控制导航、空调、车窗等,识别准确率达 98.7%。例如,说 "打开后排儿童锁" 即可直接执行操作,无需寻找实体按键。
- 触控与手势操作
16.1 英寸中控屏采用大猩猩玻璃,支持多指滑动切换应用;方向盘两侧的触控区域可通过压力感应实现功能切换(如按压滚轮进入菜单)。此外,SU7 Ultra 还配备手势控制摄像头,挥手即可接听电话或切换音乐。
- AR-HUD 增强显示
56 英寸 AR-HUD 将导航、车速、辅助驾驶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减少驾驶员视线转移。例如,导航箭头直接标注在路面上,无需低头查看中控屏。
四、用户反馈与市场策略
根据小米汽车用户调研,78% 的车主认可实体按键的必要性,尤其在驾驶过程中对安全操作的需求较高。为此,小米汽车采取 **"基础功能实体化 + 进阶功能智能化"** 的策略:
- 基础功能(如空调、驾驶模式)保留实体按键,确保可靠性。
- 进阶功能(如车辆设置、娱乐系统)通过触控或语音控制,提升交互效率。
五、典型车型对比
车型 | 实体按键数量 | 核心实体功能 | 外接配件支持 |
---|---|---|---|
小米 SU7 Ultra | 6 个 | 狂暴模式、辅助驾驶、尾翼控制 | 磁吸按键、方向盘拨片 |
小米 YU7 | 4 个 | 空气悬架、360 影像 | 后排控制模块 |
竞品对比 | 2-3 个 | 仅保留启动 / 换挡按键 | 无 |
总结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实体按键设计并非简单的 "复古",而是通过功能分级、配件拓展、交互融合的方式,在科技感与实用性之间找到平衡。对于注重驾驶安全的用户,实体按键提供了可靠的操作保障;对于科技爱好者,可拓展配件和智能交互则带来无限可能。这种 "按需定制" 的设计理念,正是小米汽车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