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推出的车型主要包括小米 SU7 系列(含标准版、Pro 版、Max 版及高性能版 Ultra)和首款 SUV 车型小米 YU7。以下是各车型的详细信息及市场动态:
一、小米 SU7 系列:性能与智能的标杆
1. 小米 SU7 标准版 / Pro 版 / Max 版
- 定位:C 级纯电轿跑,主打性价比与智能化。
- 价格:标准版 21.59 万元起,Pro 版 24.59 万元起,Max 版 29.99 万元起。
- 核心配置:
- 动力: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495kW,0-100km/h 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
- 续航:CLTC 工况 752km(Max 版),支持 800V 超充,30 分钟补能至 80%。
- 智能座舱:16.1 英寸 3K 中控屏,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支持 “手机 - 车机 - 智能家居” 三端互联。
- 智能驾驶:标配 11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高配车型可选装激光雷达,支持高速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
- 市场表现:2025 年一季度累计销量 9.8 万辆,位列新能源轿车销量第四,逼近特斯拉 Model 3(10.3 万辆)。
2. 小米 SU7 Ultra
- 定位:高性能赛道版,刷新纽北圈速纪录。
- 价格:52.99 万元起,纽北限量版(两座)81.49 万元。
- 核心配置:
- 动力:三电机驱动(前 V6s + 后双 V8s),综合功率 1138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
- 续航:CLTC 工况 630km,搭载 93.7kWh 三元锂电池,支持 5.2C 超充(11 分钟充至 80%)。
- 赛道技术:碳纤维车身(减重 17 处)、碳陶瓷制动盘、倍耐力 P ZERO 轮胎,主动尾翼提供 285kg 下压力。
- 智能驾驶:双英伟达 Orin 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赛道模式与城市 NOA。
- 亮点:2024 年纽北北环赛道跑出 6 分 46 秒 874 的成绩,成为全球最速四门量产车。
二、小米 YU7:首款中大型纯电 SUV
1. 定位与价格
- 定位:中大型轿跑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
- 价格:预计 30-40 万元,单电机后驱版 23.59 万元起。
- 上市时间:2025 年 6-7 月,小米汽车工厂二期投产(产能 15 万台 / 年)。
2. 核心配置
- 设计:
- 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风阻系数 0.23Cd。
- 外观:隐藏式门把手、激光雷达、全景天幕,尾部双层扰流板。
- 内饰:双色内饰(米白 + 暗红)、碳纤维方向盘、环形投影屏(替代传统仪表盘)。
- 动力与续航:
- 单电机后驱:235kW,磷酸铁锂电池,续航 675km。
- 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508kW(760km 续航)或 365kW(770km 续航),三元锂电池。
- 智能配置:
- 智驾:标配 11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高配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支持高速 / 城市 NOA。
- 座舱: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支持语音控制、多屏交互。
3. 市场目标
- 销量目标:2025 年助力小米汽车实现 30 万辆交付,填补 SUV 市场空白。
- 竞争策略:以 “高性价比 + 生态联动” 切入,强调 “人车家全生态”(如手机控制悬架、智能家居互联)。
三、技术储备与未来规划
1. 智能底盘预研技术
- 全主动悬架:独立控制每个车轮,支持 “原地起跳” 和 “魔毯” 滤震,140mm 高度调节。
- 四电机驱动:前双电机(449 马力 / 台)+ 后双 V8s 电机,总功率 2054 马力,支持原地掉头、圆规掉头。
- 线控底盘:48V 线控制动(响应速度提升 40%)和线控转向(转向比 5:1-15:1)。
2. 2025 年后计划
- 增程式 SUV “昆仑”:预计 2026 年上市,搭载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定位 15 万元级家用市场。
- 混动车型:网传小米将推出插电混动车型,拓展新能源市场覆盖。
四、用户反馈与市场挑战
1. 用户评价
- SU7 优势:性价比高、智能座舱流畅、续航扎实(冬季高速续航达成率约 70%)。
- 争议点:部分用户反映智能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不足,且产能爬坡导致交付延迟。
2. 市场挑战
- 竞争加剧:特斯拉 Model Y 持续霸榜,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加速产品迭代。
- 品牌认知:作为跨界车企,小米需进一步提升用户对其造车技术的信任度。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以SU7 系列巩固纯电轿车市场,以YU7开拓 SUV 领域,同时通过智能底盘技术布局未来。若 YU7 能延续 SU7 的爆款表现,小米有望在 30 万元级市场与新势力正面竞争。消费者可重点关注 6 月 YU7 上市后的配置细节与价格策略,以及 SU7 Ultra 的赛道性能实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