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Xiaomi Auto)尚未正式上市,但其供应链体系已深度融入资本市场,与多家上市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以下从核心零部件、智能系统、生态链企业及区域合作等维度,梳理与小米汽车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上市公司:
一、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 动力电池领域
- 宁德时代(300750.SZ):独家供应小米 SU7 Ultra 的麒麟三元锂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技术,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超 30%。
- 比亚迪(002594.SZ):旗下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显著,2025 年电池需求预计随小米销量增长提升 30%。
- 贝特瑞(835185.BJ):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龙头,硅碳负极技术适配小米快充电池需求,间接供应电池材料。
- 电驱动与动力系统
- 汇川技术(300124.SZ):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汽车提供电机、电控系统,技术覆盖 800V 高压平台,2025 年配套量预计达 20 万套。
- 威孚高科(000581.SZ):通过参股企业联合汽车电子,为小米 SU7 提供发动机相关技术支持。
- 底盘与结构件
- 拓普集团(601689.SH):供应底盘结构件及空气悬架系统,2025 年配套量预计达 20 万套,适配小米高性能车型需求。
- 祥鑫科技(002965.SZ):独家供应 SU7 一体化压铸后底板,轻量化技术使车身减重 15%,墨西哥基地覆盖北美出口需求。
- 凯众股份(603037.SH):提供底盘悬架减震元件,打破外资垄断,2024 年净利润预增 35%,智能驾驶配套业务收入或翻倍。
二、智能系统与电子设备
-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 德赛西威(002920.SZ):供应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技术实力行业领先,但需应对毛利率下滑压力。
- 光庭信息(301221.SZ):参与智能座舱软件开发,2024 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突破 50%,小米订单占比超 20%。
- 四维图新(002405.SZ):提供高精度地图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深度合作。
- 汽车电子与零部件
- 蓝思科技(300433.SZ):供应中控屏、仪表盘等零部件,提升内饰品质,2025 年小米订单占比预计达 15%。
- 均胜电子(600699.SH):提供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相关模块,2025 年受益于小米智能驾驶方案量产。
- 雅创电子(301099.SZ):通过 Tier1 供应商间接供应阻容感、电源芯片等,2025 年小批量业务或放量。
三、生态链与关联企业
- 小米生态链企业
- 九号公司(689009.SH):虽未直接供应汽车零部件,但其智能出行技术(如自动驾驶算法)与小米汽车存在协同可能。
- 石头科技(688169.SH):智能家居技术或通过小米生态链切入车载场景,暂无明确合作信息。
- 参股与战略投资
- 智云股份(300097.SZ):小米参股 3.37%,布局智能装备制造,潜在受益于小米汽车产能扩张。
- 金杨股份(301210.SZ):小米持股 2.51%,主营电池精密结构件,或通过供应链间接合作。
四、区域合作与金融服务
- 重庆本地企业
- 渝农商行(601077.SH):作为小米汽车唯一合作的地方银行,提供信用卡分期等金融服务,助力 C 端购车体验。
- 其他区域布局
- 蓝思科技(300433.SZ):湖南企业,深度参与小米智能座舱屏幕及结构件供应。
- 宁德时代(300750.SZ):福建企业,动力电池产能布局覆盖小米全球需求。
五、风险与动态
- 上市进展:小米汽车计划 2025 年 6-7 月推出第二款车型 YU7,但尚未公布具体上市时间表,需关注后续公告。
- 供应链波动:部分企业(如德赛西威)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毛利率压力,需警惕订单不确定性。
- 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叠加小米产能释放,2025 年产业链规模或超千亿元。
总结
小米汽车通过 “自研 + 投资” 模式,已构建覆盖电池、电驱动、智能座舱等领域的供应链体系。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拓普集团等核心供应商,以及凯众股份、祥鑫科技等具备技术壁垒的细分龙头。同时,需密切跟踪小米汽车交付进度及产业链合作动态,以把握市场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