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及行业分析,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供应商体系已形成覆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底盘车身等关键领域的完整生态。以下为基于最新动态的核心供应商梳理(截至 2025 年 4 月):
一、三电系统:动力与能源核心
- 电池与电控
- 宁德时代:独家供应小米 SU7 Max 三元锂电池(101kWh),占电池采购量 40%,并与小米合资建设电芯工厂。
- 比亚迪(弗迪电池):供应磷酸铁锂电池,用于中低端车型,成本优势显著。
- 中创新航:一级电池供应商,提供动力电池系统,支持小米汽车产能扩张。
- 汇川技术:驱动电机及电驱系统供应商,技术对标特斯拉,2024 年净利润增长 68%。
- 联合电子(博世参股):电控系统核心供应商,与博世合作开发高集成电机控制器。
- 热管理与充电
- 华域三电:提供压缩机及热管理系统,支持小米汽车的高效能耗控制。
- 三花智控:冷却液泵供应商,适配 800V 高压平台。
- 科大智能:小米家充唯一供应商,推出 “星河” 系列智能充电桩,支持蓝牙无感启动和 APP 远程控制。
- 泓淋电力:供应便携充放电一体设备,适配家用插座,成为小米 SU7 及 SU7 Ultra 标配。
二、智能驾驶:感知与决策中枢
- 自动驾驶硬件
- 禾赛科技:激光雷达独家供应商,SU7 采用其混合固态雷达 AT128,支持 200 米超远距探测。
- 经纬恒润:提供激光雷达及 ZCU 控制单元,覆盖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 欧菲智能车联:车载摄像头供应商,支持 4K 高清环视与 ADAS 功能。
- 芯片与算法
- 芯驰科技:区域控制器(ZCU)芯片 E3650 已获多家头部车企定点,支持跨域融合控制,预计 2025 年量产。
- 地平线:与大陆芯智驾合作提供征程 5 芯片,支持 L2 + 级自动驾驶。
- 光庭信息: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商,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测试及全域全栈解决方案,通过 ASPICE CL3 认证。
- 软件与系统
- 小米自研:L4 级自动驾驶团队规模超 500 人,重点布局城市 NOA 和端到端方案。
- 几何伙伴:提供高精度地图与路径规划算法,支持车路协同。
三、智能座舱:交互与生态
- 车规级芯片
- 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支持多屏联动与 AI 语音交互,适配小米澎湃 OS。
- 芯驰科技:X9 系列座舱芯片市占率本土第一,支持 AI 座舱多模态感知。
- 显示与交互
- 京东方:提供 27 英寸一体弧面屏,分辨率达 6K。
- 泽景电子:AR-HUD 供应商,支持导航信息与 ADAS 提示融合显示。
- 声学与娱乐
- 哈曼卡顿:高端音响系统供应商,支持 7.1 声道环绕声。
- 追锋汽车:小米投资的车载声学企业,提供主动降噪与声场优化技术。
四、底盘与车身:操控与安全
- 线控底盘
- 凯众股份:聚氨酯减震元件市占率 35.8%,线控制动系统与小米同步开发,2025 年进入量产阶段。
- 同驭汽车: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供应商,适配 L3/L4 级自动驾驶。
- 底盘部件
- 拓普集团:空气弹簧及减震器供应商,支持智能底盘动态调节。
- 本特勒:后悬副车架及连杆供应商,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
- 车身与内外饰
- 北汽模塑:前保险杠供应商,产能提升至 500 万套 / 年。
- 福耀玻璃:整车玻璃供应商,支持低辐射镀膜与抬头显示功能。
五、其他关键部件
- 车规级芯片
- 雅创电子:车身电子控制芯片供应商,2025 年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 扬杰科技:IGBT 模块供应商,支持 800V 高压平台电驱系统。
- 充电与储能
- 特特科技:OBC+DC-DC 转换器供应商,支持超快充技术。
- 亿纬锂能:12V 启停电池供应商,适配小米汽车电气架构。
- 供应链生态
- 小米投资企业:包括富特科技(车载电源)、炯熠电子(线控制动)、禾赛科技(激光雷达)等,形成 “投资 + 合作” 双模式。
供应链特点与趋势
- 国产化主导:宁德时代、比亚迪、汇川技术等本土企业占据核心地位,政策支持下供应链自主可控性增强。
- 技术协同创新:小米与供应商深度合作,如禾赛科技定制激光雷达、芯驰科技开发区域控制器,推动硬件与软件一体化。
- 产能扩张:小米汽车工厂二期 2025 年投产,供应商同步提升产能,如凯众股份合肥工厂年产能达 500 万套。
- 生态化布局:通过投资布局芯片、充电、智能驾驶等领域,构建 “造车 + 生态” 闭环。
以上信息综合自企业公告、行业报告及媒体报道,部分供应商合作细节可能因商业机密未完全公开。小米汽车供应链体系仍在动态调整中,建议关注官方发布以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