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尚未明确推出 15 万 - 20 万元价格区间的量产车型。结合最新的产品规划和市场动态,这一价格带的车型可能会在 2026 年以增程式 SUV “昆仑” 的形式正式亮相,而 2025 年的核心产品仍集中在中高端市场。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主力车型布局
1. 小米 YU7(纯电 SUV)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主打家庭用户和科技配置。
- 价格:起售价 23.59 万元,高配版本接近 40 万元。
- 核心亮点:
- 续航与性能:双电机四驱版搭载 101.7kWh 电池组,续航达 760 公里,零百加速进入 3 秒俱乐部。
- 智能座舱:配备前挡风玻璃投影显示技术和 16.1 英寸中控屏,支持 HyperOS 系统与车家互联。
- 智驾系统:标配 11 组摄像头和 5 颗毫米波雷达,高配车型或搭载激光雷达,支持高阶智驾功能。
- 市场定位: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9 等车型,填补小米在纯电 SUV 领域的空白。
2. 小米 SU7 系列(纯电轿车)
- 价格:21.59 万 - 81.49 万元(含 SU7 Ultra 高性能版)。
- 市场表现:2024 年交付量超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为 35 万辆。
- 促销活动:2025 年 4 月推出限时购车权益,包括价值 9 万元的碳纤维部件、终身智驾免费使用权等,但优惠后价格仍未下探至 20 万元以下。
3. 其他车型
- SU7 Ultra:高性能版售价 52.99 万 - 81.49 万元,主打赛道性能和高端配置。
-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2025 年 6 月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主要支持 SU7 和 YU7 的生产。
二、15 万 - 20 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2026 年 “昆仑” 增程 SUV
1. 车型定位与核心参数
- 代号 “昆仑”:小米首款增程式 SUV,定位家庭用户市场,起售价预计 15 万元左右。
- 技术亮点:
- 增程动力:搭载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组合,纯电续航 4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支持直流快充。
- 空间设计:三排六座布局,轴距超 3 米,后排腿部空间和行李箱容积优于同级车型。
- 智驾与底盘:配备激光雷达和后轮转向技术,提升复杂路况应对能力和操控灵活性。
- 市场竞争:直接对标比亚迪宋 PLUS DM-i、深蓝 S7 等车型,主打高性价比和小米生态互联。
2. 上市时间与产能规划
- 预计上市时间:2026 年,由武汉工厂生产(雷军故乡,供应链协同优势明显)。
- 产能支持:小米北京工厂二期扩建工程将于 2026 年完工,总产能提升至 60 万辆 / 年,为 “昆仑” 的大规模交付提供保障。
三、2025 年 15 万 - 20 万元市场的可能性分析
1. 现有车型降价空间
- SU7 标准版:起售价 21.59 万元,若通过限时补贴或权益调整,可能短暂接近 20 万元,但长期维持该价格的可能性较低。
- 技术下放:小米可能将 SU7 的部分技术(如 HyperOS 系统、800V 高压平台)应用于更低价位车型,但 2025 年暂无相关计划。
2. 政策与市场因素
- 新能源补贴退坡:2026 年国家购置税减免政策结束,可能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但 2025 年仍有政策红利。
- 供应链成本优化:小米通过投资轻量化材料(如蜂窝铝镁合金)和自研技术(如碳化硅电控模块),未来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但 2025 年尚未体现在定价中。
四、用户决策建议
1. 2025 年购车选择
- 预算 20 万元左右:可关注小米 SU7 标准版(21.59 万元起)或竞品车型(如比亚迪海豹、小鹏 P7)。
- 偏好增程式技术:需等待 2026 年 “昆仑” 上市,或考虑其他品牌的现有车型(如理想 L7、问界 M5)。
2. 长期关注方向
- 小米生态互联:“昆仑” 将深度整合小米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生态,适合米粉用户。
- 产能与交付:小米 2025 年产能目标为 35 万辆,若 “昆仑” 提前量产,可能影响现有车型的交付节奏。
总结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战略重心仍集中在中高端市场,15 万 - 20 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需等待 2026 年 “昆仑” 增程 SUV 的推出。对于近期有购车需求的用户,建议优先考虑 SU7 系列或竞品车型;若对增程式技术和小米生态有较高期待,可关注 “昆仑” 的后续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