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停车功能已成为其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亮点,通过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生态联动以及法规支持,构建了一套覆盖复杂环境的泊车解决方案。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技术能力:全场景覆盖与精准识别
- Xiaomi HAD 端到端智驾系统
小米 SU7 Ultra 搭载的Xiaomi HAD系统于 2025 年 2 月正式发布,实现从停车位启动到目标停车场的全程无缝衔接。该系统整合激光雷达、11 个高清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支持以下泊车功能:
- 自动泊车:在社区、商业区等场景中,可快速识别车位线不清晰或断头路车位,通过算法规划路径,1 分 10 秒内完成泊车。
- 远程控制:用户通过小米汽车 APP 远程操控车辆泊入狭窄车位,尤其适用于地下车库等复杂环境。
- 记忆泊车:预先学习停车场路线后,车辆可自主完成泊车,支持最高 23km/h 的巡航速度。
- 传感器与算法升级
小米 SU7 采用5R1V 传感器方案(5 个毫米波雷达 + 1 个摄像头),结合 BEV+Transformer 模型,提升障碍物识别精度。在实测中,其自动泊车系统能识别地锁开关状态,并在泊车后自动熄火下电。
二、场景适配:从城市到机械车位
- 复杂城市环境
- 断头路停车:在狭窄街道或无出口路段,系统自动识别可用空间,通过精准转向完成泊车,避免用户反复倒车。
- 高密度商业区:通过 360 度环视影像实时监控车流,在车位紧张时优先推荐合适车位,并优化泊车路径以减少等待时间。
- 机械立体车位
小米 SU7 支持机械库位泊入,通过激光雷达与高精度地图协同,精准控制车辆进入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解决传统泊车需人工操作的痛点。
三、生态联动:小米生态的深度整合
- 手机与车机互联
用户可通过小米手机 APP 远程启动泊车功能,并在泊车过程中实时查看车辆周围环境。泊车完成后,系统自动发送通知,并联动智能家居设备(如开启家中空调)。
- 语音交互
搭载小爱同学语音助手,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调整泊车参数(如泊车速度、角度),或在泊车过程中查询周边充电桩信息。
四、法规支持:政策推动技术落地
- 北京市自动驾驶条例
2025 年 4 月实施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明确支持 L3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用于个人乘用车,小米 SU7 的智能泊车功能可在指定区域合法使用。
- 广东省地方政策
广州市于 2025 年 2 月施行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开展示范运营,为小米汽车在广东地区的泊车功能提供法律保障。
五、用户体验与市场反馈
- 实测表现
- 优势:在社区狭窄车位测试中,小米 SU7 的泊车成功率达 95%,平均泊车时间较传统方式缩短 40%。
- 争议:部分用户反馈在极端天气(如暴雨)下,传感器可能出现误判,需人工介入。
- 车型差异
- 小米 SU7:主打高端市场,配备 Level 4 Park Pilot 功能,支持更复杂的泊车场景。
- 小米 YU7:定位中高端,搭载自动泊车和极窄车位泊车功能,价格较 SU7 低 3-5 万元。
六、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生态扩展
- 技术升级
小米计划在 2025 年下半年推送端到端智驾系统 2.0,新增 “拥堵路段自动泊车” 功能,支持在交通拥堵时自动寻找路边车位。
- 停车场合作
与万科、保利等停车场运营商合作,接入其车位数据,实现 “导航 - 泊车 - 支付” 一体化服务。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停车功能已实现从技术到场景的全面突破,通过硬件升级、生态联动和法规适配,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泊车体验。尽管在极端环境下仍需优化,但整体表现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成为小米智能出行生态的重要支点。
